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而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用不着帽子。
“章甫”是古代的一种礼帽。现代人戴帽子是一种装饰或是时尚,而古人则不同。古人一般都不留短发,都是长发,所以对于帽子很是讲究,所谓“衣冠楚楚”,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场合戴不同的帽子,和现代人西装革履一样,是一种礼仪规范。而且帽子在古代还是一种荣耀,当了官,皇上还要赐一顶官帽,所以官位也就叫做“乌纱帽”。因为古人都是长发,而长发都要扎起来,而帽子正好有个空间可以容纳和整理头发,如果不扎头发那是疯子。古人讲竹林七贤的出世,都散发,状如疯颠,所以如果古人在天有灵,向下一看,估计会叹息一队队的疯人到处乱转。
庄子智慧
庄子说的这个宋国人,以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为南方的越国人也和宋国人一样都是戴帽子的,所以贩卖帽子到越国,结果越国人“断发文身”,不戴礼冠,所以无功而返。庄子讲这则故事和前面肩吾谓于连叔的故事还有瞎子聋子的比喻,寓意实际是一样的。就是教我们不要老是从自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肩吾是以自我的认知也就是心智(“识蘊”)为标准,瞎子和聋子是以自我的感官认识(“色蘊”)为标准,而渺姑射山神人之所以能不怕水淹,不怕火烧,是因为空了“受蘊”。这则故事的主人公“宋人”,则是以自我的生活方式(“想蘊”)为标准,都太注重“自我”,也就是“有已”。所以说庄子是一个大智者,得道者,他给我们讲道理从不会泛泛而谈,而是深入浅出的通过故事或是寓言来说明问题。当然,这还是要考验你的悟性。
抛开修道的角度,我们世俗一些。从现代营销学的角度,我们来探讨一下这则故事:如果我是老板,那我肯定要炒这个宋人的鱿鱼。为什么?首先,这个宋国人犯了一个前提错误,就是没有好好做前期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其次,这个宋国人没有经商头脑,越国人不戴帽子就没有市场了?当然不是,正因为不戴帽子,所以市场潜力巨大,要是能开发、引导和创造这个市场,那潜力不可估量。这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问题。现代营销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生产为导向的阶段,也就是我生产什么市场就卖什么;第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阶段,就是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第三是以概念创新为导向,没有市场却创造市场、引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