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秦代的长城与军事防御思想:空前统一而强大的国防(一)(2)

2009-06-27 17:0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一方面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以利国家的统一,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另一方面,出于抵抗匈奴、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一方面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以利国家的统一,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另一方面,出于抵抗匈奴、加强国防的需要,不仅没有拆毁边地长城,而且在上述秦、赵、燕王国边地长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规模地加以修葺、连接和增筑,遂出现了我国历史上闻名古今中外的秦代万里长城。

秦代万里长城的修建,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共12年之久。第一阶段,由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前221——前215年)。这时刚刚平灭六国,国内正紧张地进行一系列改革和推行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对匈奴采取的是战略防御方针。在这一阶段中,为了确保边境的安全和为下一步对匈奴实施战略反击做准备,重点维修了原秦、赵、燕三国的边地长城,并新筑若干部分,以使其互相连接。《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载:“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这段史料既指出了秦初的边界,也指出了秦初长城的走向、维修与新筑的段落和开始修建长城的时间。自战国中后期起,中原各诸侯国与北方游牧族相邻,无不筑长城以为界,边界所至之处,亦即长城所建之处。秦代更是如此。所谓“并阴山至辽东”,正如唐人张守节《正义》所云:“从河傍阴山,东至辽东,筑长城为北界。”也就是说,秦灭六国的当年即开始了维修和新筑长城的工程,这里维修的是原赵国的阴山南长城(阴山北长城此时尚为匈奴所控制)和燕国的边地长城,并新筑二者之间的段落,使其互相连接。所谓“北据河北塞”,指的是原秦国边地长城的东端和赵国阴山南长城西端之间的一段黄河,这一段从前无人筑城,现在通过筑城立塞,从而把秦、赵长城连接起来。所谓“西亚临洮、羌中”,就是指在维修原秦国边地长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延伸到羌中。羌中指的是羌人聚居地,遍于今青海湖以东各处,这里所指为今甘肃永靖、兰州一带,亦即新筑自狄道沿洮水向西北与黄河相连的长城。所谓“东至海暨朝鲜”,就是指秦界东临大海,其东北边境把原燕国的边地长城加以延伸,直到秦代辽东郡的东南端3。这就是秦初第一阶段维修和新筑长城的全部工程。过去,人们往往认为秦代修建万里长城开始的时间是秦始皇三十三年4,即蒙恬击败匈奴、收复河南地以后,或认为开始于秦始皇三十年。上述史料表明开始的时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而且《史记·蒙恬列传》说:“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秋,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江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这段记载表明,修建万里长城的工作是在蒙恬的主持领导下进行的,蒙恬为了击匈奴、筑长城,前后共“暴师于外十余年”。而蒙恬开始击匈奴的时间是秦始皇三十二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蒙恬被秦二世赐死,首尾不过6年,是远不足“十余年”的。事实是,蒙恬自秦始皇二十六年破齐之后,遂即开始率兵屯边、防御匈奴,兼筑长城,经过长期准备,而后才出兵反击匈奴,击败匈奴后又进一步修筑长城,所以才“暴师于外十余年”。但是,由于第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维修旧长城,新筑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主要是由蒙恬所率部队和沿边郡县军民完成的,没有大规模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史书上对这段情况的反映比较少。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