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曹魏黄初二年,蜀汉章武元年,东吴延康二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一直担心刘备前来报仇的孙权仿佛嗅到了什么味道,把都城从公安移到了鄂城,并改名武昌。秋七月,刘备愤关羽、张飞之死,痛荆州之失,果然大张声势,准备伐吴。孙权一面派使求和,一面派右护军(军职)、镇西将军(军衔,类同于中将)陆逊带着将军李异、刘阿于巫县(今重庆巫山)、秭归(今湖北秭归)设防。刘备也想试探一下吴军的实力,便派两位领军(军职,高于护军)吴班(字元雄,陈留人)、冯习(字休元,南郡人)进攻东吴的固陵郡(辖巫县、秭归二县),蜀汉军制,只有中军才有领军一职,由此可见蜀汉军的这次试探性攻击用的是精锐的中军一部。
蜀汉军虽强,固陵的吴军战斗力也不弱,郡兵是固陵太守、振威将军(少将)潘璋所部,潘璋在擒获蜀汉名将关羽后,一跃成为吴军中有数的猛将,而且东吴名将甘宁去世后,其部下也并入潘璋军,所以固陵郡兵实在是东吴一支战功显赫、历史悠久的王牌军。陆逊所部的资历比起固陵兵来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支部队最早是东吴的名将之花周瑜的部曲,周瑜死后又由东吴战略家鲁肃统领;鲁肃过世后,该部在继任统帅吕蒙的带领下完成了东吴梦寐以求数十年的荆州攻略;堪称是百战雄兵、虎贲之师。
固陵郡处于三峡地区,地势之险要程度就不用笔者赘述了,但战斗的结果却颇出人意料。占据地利优势、人数(陆逊军不下万人,潘璋军也有数千人)和战斗力也不弱的吴军居然很快战败了,固陵郡失陷。
蜀汉军的强悍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在山地作战方面,但吴军也不至于弱到这个地步。史料缺少,笔者只好做出大胆的假设:蜀汉军没有击败吴军主力,而只是击败了其中战斗力较弱的部队,“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李)异等”(《三国志.先主传》);于是本来就不愿意在补给线漫长而险要的三峡地区与蜀汉军决战的陆逊便顺水推舟,率部向东进行战略上的大踏步后退,一直退到了七百里外的宜都郡首县夷陵。这次退却的原因和目的,陆逊应该是经过了向孙权的报告和批准,否则并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就放弃大片国土,军法难容;同时,“为人粗猛”,“好立功业”的潘璋也不会轻易跟他一起撤退。
巫县之战的小胜利给了刘备极大的鼓舞,自从三年前荆州失陷后,在蜀汉政府、军队中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荆州籍官员就对“打回老家去!”抱有极大的热情,他们的情绪当然对承受着国恨家仇双重压力的刘备又形成了心理上的极大推动,即使他最亲密的战友、翊军将军赵云的反对也不能阻止仇恨的火苗象春天的野草那样疯长。而今年六月车骑将军张飞的死,则彻底堵住了所有反对蜀吴战争的嘴。
杀害张飞的凶手逃到了东吴申请政治避难,而东吴居然把他们收留了。此外,东吴任命了猛将周泰为汉中太守,虽然此时汉中郡与东吴之间还隔着大片的蜀汉领土;贪得无厌的吴人对这些妨碍他们直接攻占汉中的领土同样垂涎欲滴,曾经被刘备夺取了基业的刘璋被孙权重新推举为益州牧。“哼哼,借尸还魂的小把戏,这些吴狗既然不要和平,那朕就给他们战争!”
全面战争不是边境的小摩擦,大批军队的动员和军需物资的调配运输都需要时间,因此直到巫县之战后第二年的春正月,蜀汉的大军才到达了秭归,按照孙权对曹魏的报告,集中到秭归的蜀汉军有四万人、马二三千匹,这对于经过长年战争消耗后的蜀汉,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部队的士气也非常高昂,他们大多数是荆州人,大督(总指挥)冯习、前部督(前敌指挥)张南(字文进)、别督(各军指挥)辅匡(字元弼,襄阳人)、傅彤(义阳人)、廖淳(字元俭,襄阳人)也都是荆州土著。“归师勿遏”,这句本来是提醒不要轻易追赶敌人的军事名言,用在这支准备进攻的哀兵身上,竟然也是这样的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