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阏与之战 长平悲歌
赵国跃居东方诸侯之首,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公元前269年,秦军名将胡伤跨过韩国的上党,猛攻赵国的西南门户——太行山重要关隘阏与(今山西和顺)。
战国时代最惨烈的大决战就此在秦赵之间拉开了序幕,对于一直避免与秦国过早决战的廉颇来说,这一天来得显然太快了。
赵惠文王本来希望廉颇率军援救於与,但骑将出身的廉颇不善于山地作战,认为阏与道远狭险,大部队无法充分展开,赵国的骑兵优势无法有效发挥,不如在邯郸西面的武安要塞阻击秦军更加有把握。蔺相如也持此议。
这时,赵国另一名将赵奢却主张迅速驰援阏与,他认为此种战势犹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地形对赵军作战不利,但对远道来攻的秦军更不利。由于赵奢世居河东,对山地环境十分熟悉,信心满满。赵惠文王十分高兴,于是任命赵奢为主将援救阏与,廉颇率军驻武安呼应,以为掎角之势。
赵奢不负众望,在阏与一举击毙胡伤、击溃精锐秦军8万人,取得了关东六国对秦军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因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这一仗打得实在太漂亮了,在侧后支援的廉颇虽然也有功劳,但无疑相形失色。一些早就嫉妒廉颇的贵族们趁机讥讽取笑,甚至有人说廉颇是怯战而不敢接受赵惠文王的命令,惹得廉颇暴跳如雷。实际上,赵奢那句“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本来就无异于狠狠打了“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廉颇一个耳光。这件事也确实影响了廉颇在赵惠文王心里的位置,有损于廉颇在赵军中的威信。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死, 赵孝成王即位。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大规模进攻三晋。
前260年,秦国攻占韩地野王,韩国上党地区与本国的联系被切断。上党太守冯亭孤立无援,便想出了一个解困的办法:将上党献给赵国,借赵国之力对抗秦国。于是遣使持书并上党地图,献于赵孝成王。
长平之战示意图
昏庸的赵孝成王大喜过望。平阳君赵豹劝阻说:“冯亭不献地于秦而献于赵,是要嫁祸于赵来缓解上党之困。无故之利,是祸殃啊”。大将军廉颇也认为上党已成秦国掌中之物,远水难解近渴,不如进击秦军西南侧翼,联合韩、魏截断秦国渭水粮道,迫使秦军后撤。这时蔺相如病重,平原君赵胜为相,他却认为这是“莫大之利,不可失也。”赵王于是派平原君往上党受地,封冯亭为华陵君,仍为郡守。
平原君回报,赵孝成王置酒庆贺得地。当赵王还沉浸在兴奋之中时,秦大将王龁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住了上党。赵王这才着了急,连忙派廉颇率兵二十万来援。行至长平关,遇见冯亭率其吏民奔赵而来,廉颇方知上党已失,只好在沿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一线的空仓岭、丹河、百里石长城布置了三条纵深防线,以便阻击秦军。廉颇分兵一万,使冯亭守光狼城,又分兵二万,使都尉负、盖同分领,守东西二鄣城,又使裨将赵茄领军五千远探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