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赵国“军魂”廉颇:叱咤风云何其勇,负荆请罪何其壮(三)(3)

2009-07-13 16:2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听涛楚隐
廉颇大怒之下,交出帅印,匹马回邯郸。路过一村,百姓跪拜,这才发现自己仍然头戴帅盔,身披铠甲,足蹬战靴,觉得自己已经卸职,无披挂必要,便把

廉颇大怒之下,交出帅印,匹马回邯郸。路过一村,百姓跪拜,这才发现自己仍然头戴帅盔,身披铠甲,足蹬战靴,觉得自己已经卸职,无披挂必要,便把这三件东西脱在这里,当地人便把这个村改叫三甲村。廉颇越走越不放心,他觉得赵括骄傲自大,轻敌麻痹,若轻率出击,必遭惨败。他痛苦地犹豫着,一会儿觉得自己已经卸职,干脆走了吧;一会儿又觉得长平战事,非同儿戏,四十万生灵乃赵国元气......是走,是留,总拿不定主意,于是在一个村边徘徊犹豫了好长时间,直到邯郸发来诏书催他回朝,这才哀叹一声离去。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叫做徘徊村。

这两个山西民间传说,充分反映了长平之战中廉颇被撤换时那种痛苦、无奈的心情,以及当地人民的愤慨惋惜之情。

赵括(?—公元前260年),马服君赵奢之子,只会空谈兵法,最终葬送了赵国。

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老成名将廉颇,那边厢秦国的“不败军神”武安君白起秘密接替了王龁,双方的走马换将就此决定了战争的结局。白起料定赵括必将主动求战,于是预先安排好天罗地网,结果万箭射杀赵括,坑赵兵降卒四十余万。赵国精锐之师丧失殆尽,自此再也没有能力阻挡秦军东进,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也就不可逆转了。

廉颇在长平之战关键时刻被免职,这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是赵国整个国家的悲剧。后人曾在廉颇作战的指挥部大粮山(现今高平米山镜内),修建廉颇庙予以纪念,书写“赵将遗风”加以褒扬。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长平怀古时,都对廉颇长平之战的用兵大加赞扬,对战争的结局感叹万千。清人张承伦有《廉颇屯》诗云:“坚壁收精锐,临危仗老成。蜂吞米子国,虎视武安城。”金代周昂对撤换廉颇之事感慨道:“婴儿偃蹇正堪孩,换得山西老将回。往者不追来不戒,莫将家世论人材。”

而对胜利者白起,人们大都充满了说不尽的厌恶,明代谢肃在其《长平》诗中直呼白起为“锐头儿”,胡然颜称其“竖子”,李梦阳觉得说“竖子”太不准确了,就在《马邑城》里开句就骂“白起小竖子”始觉过瘾,文学家王世贞则“二五一十”的在《过长平中》中说“锐头竖子何足云”。对于白起杜邮自杀的下场,人们似乎大都有一些幸灾乐祸,明代李濂就在《骷髅山》中得意的写到:“骷髅山下合秦军,稚子坑降独不闻。落日沙原重回首,长平云接杜邮云。”卜汝梁在《长平吊古》也快意恩仇的说:“林林忆兆众,竖子头可悬。快哉杜邮剑,庶几稍有天”。尤其是当地民众,更是恨白起入骨。他们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

长平之战古遗址(位于今山西高平市)

(责任编辑:梦里春秋)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