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知彼为重
孙武在知彼知已的问题上,尤其强调知彼,这是因为知彼比知已更重要和更不容易做到。因此,他把知彼放在前头,他主张要尽最大努力做到知彼,他在< <用间>>中说:“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认为知彼――了解敌情是兵家最重要的事情,是军队行动的依靠,有正确的知彼才能有正确的决心和正确的行动。所以孙武以严厉的态度说:“不知敌之情也,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3)知彼之法
——相敌――直接观察法
相敌,就是观察判断敌情。孙子强调,军队作战必须判断敌情,否则,“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如何观察判断敌情,孙子认为,只有透过战场上各种纷乱迷离的现象,加以认真思考,去伪存真,才能获得对敌情的真知。据此,孙子总结了“相敌三十二法。”“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
豫剧《花木兰》:木兰夜巡军营,闻鸟惊鸣,断定敌军必袭我营,因而将计就计,空营待敌而成大功,其理论依据“众林动者,来也;鸟起者,伏也…….”花将军就是通过“相敌”,运用因果关系推理而取胜的。
——动敌――导引判断法
动敌,就是采取巧妙的方法,调动敌人,使敌人在“动”中暴露企图和实情。孙武在《虚实篇》里讲了侦察和判断敌情的四种方法。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通过策算来分析敌人在总体计划上的优劣长短;以少数兵力挑动调动敌人, 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通过示形诱敌等手段,察明敌之部署,以摸清其所处形势是否有利;派少数兵力与敌人角斗,以知敌之强弱所在。)
策之――总体策算分析法;
作之――火力侦察法;
形之――佯动诱敌法;
角之――角斗试探法。
(责任编辑:蓝田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