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致人而不致人――致胜论
孙子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人。”(《虚实篇》)就是说,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和左右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和左右。战争的胜负,除了决定于军事、政治、经济、自然等客观条件外,还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说: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
如何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掌握战争主动权呢?《孙子兵法》提出了一些具体办法。主要有:战前准备、慎重初战、示形动敌,先处战地、治心、治气、治力、治变等。
5、谋形造势,以镒称铢――势胜论
孙子说:“善战者,求之于势……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这里所说的势,是形势、态势、气势。孙子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寻求和利用有利的战争态势和气势夺取胜利。一个高明的指挥员所造成的作战态势,就象是从高山上使圆石向下滚动一样,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这是居高临下,高屋建瓴之势。这也是孙子的“造势”思想。
怎样造势呢?
首先要“谋形”。孙子专写一《形篇》,形,是指积蓄作战力量,使自己具有坚实的军事实力。
其次要“择人而任势”。就是要量才用人,充分发挥每个部属的优长,形成一种整体的优势合力。
再次要“以镒称铢”。使“我专而敌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另外要“势险节短”。以速度造势,以时间补空间。
6、上兵伐谋、诡道取胜――谋胜论
孙子说“上兵伐谋。”就是说作战中最高的原则、最好的办法是以智谋取胜。古代兵书上分阳谋、阴谋。阳谋讲人道,阴谋讲诡道 。兵家以阴谋和诡道为重。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在这里提出诡道十二法。
7、全争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论
孙子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善用兵者……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谋攻篇)这就是孙子对战争指导者的最高要求,不通过实战就能使敌人屈服,使利益得以完全取得,这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或者说是战胜敌人的最高效果。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思想的真谛在于以武力为后盾,以谋略和威慑为手段,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