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抗金大将袁崇焕:河山赖有英雄气 长使风光物色新(五)(3)

2009-07-29 11:5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崇祯帝在其初登大宝,诏令起用袁崇焕之时,便令内廷太监与锦衣卫暗随诏使追寻袁崇焕去向,召其回京任职,并暗访其家山风水。寻至白马,只见此地山

崇祯帝在其初登大宝,诏令起用袁崇焕之时,便令内廷太监与锦衣卫暗随诏使追寻袁崇焕去向,召其回京任职,并暗访其家山风水。寻至白马,只见此地山川奇胜,风光迥异,必是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之所,回朝禀报,更令崇祯帝心神惊疑不定。但边事垂危,朝廷正在急需用人之际,心中虽有不解之惑,还是擢升了袁崇焕,疑人重用。崇祯起初对袁崇焕尚是非常信任的,“擅杀毛文龙”后也不加指责,直至率师勤王还授以重权,却在强敌一退去就将袁崇焕系下大狱,虽有“反间计”一说,崇祯也只是怀疑,一时难辨真伪。所以逮捕袁崇焕下狱后,又派出国师到白马莲塘来勘踏,得知其宅乃“飞凤饮水”之格,其祖父袁西堂又葬在凤凰岭“飞凤含珠”之穴,《葬经》有云:“凡鸡地者必出王。”锦鸡者,凤凰也。其祖母又葬在贵能出天子的濛江“帅地(象棋地)”(今濛江镇袁屋坪塘冲,大泥墓尚存),家山屋宅,处处皆风水大地,处处有帝王之气。

崇祯帝本来就笃信风水之学,听后惊恐万状,惟恐江山被夺,又加上首辅温体仁等阉党佞臣罗织袁崇焕“早有谋反之志”,说其诗“横戈原不为封侯”,“封侯”都不要,不是明摆着想当皇帝吗?他的名字“崇焕”,不就是要把“崇祯”换掉?如此这般,袁崇焕阴谋与阳谋都“证据确凿”,他不仅“通敌叛国”而且要颠覆大明江山社稷取而代之,这是“滔天大罪,祸心深不可测”,崇祯帝自然咬牙切齿,恨声不绝,即使将袁崇焕千刀万剐也难解其心头之恨。真可谓迷信误国,自毁长城,到头来断送了明朝江山,崇祯帝也落了个自缢身亡的下场。

奸臣阉党  落井投石

朝中权臣、阉党罗织罪名,为被袁崇焕斩杀的毛文龙报仇,崇祯帝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忌恨袁崇焕“擅杀边帅”,藐视皇权,又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所以才自毁长城,磔杀袁崇焕。此一说言之凿凿,颇为此后代史家认可。

但事实上,奸臣阉党必欲制袁崇焕于死地,为毛文龙报仇或许有之,但袁崇焕“擅杀边帅”之罪却是不能成立。不过,他的死与党争、党锢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是无疑的。

在辽战中,明朝比较有作为的军事统帅先后有熊廷弼、孙承宗和袁崇焕。熊廷弼是湖北江夏人,初为楚党。他曾三入辽东,在辽战中两起两落,因主张“以守为战”,被浙党排斥,最后转而与东林党人结合。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八月,遭阉党杀害。孙承宗是江苏高阳人,东林党的骨干,广宁战役后,自请督师,在辽4年,辛苦经营,收复失地700里,初步稳住了辽东形势。袁崇焕是广西藤县人,虽非东林党,但其被擢用、建功、遇害又无不与东林党相联系,是一个深受东林党影响的抗击后金的边关大将,他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6年)中进士后授邵武知县,就在这一年发生了,“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的消息震动朝野,也激励着刚刚踏入仕途的袁崇焕。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