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遇到敌兵一律俘以随军,以免他们通风报信。直到离颉利可汗的牙帐只有十五里(一说七里)的时候,突厥兵才发现已经大敌当前,震恐之下,一溃而散,颉利虽然逃走,但不久便被唐军擒获。很快,突利可汗也前来归降。东突厥就此灭亡。“于是斥地自阴山至大漠矣”。
唐灭东突厥之战示意图。
李世民激动地对侍臣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并且“大赦天下,酺五日”。
不过,如此巨大的功劳,李靖却无法获赏。他刚刚回朝,便有人参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在李世民的责备之下,李靖毫不辩解,只是一味地低头认罪。
一段时间之后,李世民告诉李靖:“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对李靖大加赏赐。
又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向李靖认错:“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为怀。”升李靖为尚书右仆射。由于李世民曾经担任过李渊的尚书令,他登基之后,尚书台的最高职位便是左、右仆射,即左、右丞相。当年杨素的话至此成真。
西定吐谷浑
登上皇权时代的最高职位,李靖却没有做出什么成就。史书记载,他“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李靖甚至上表请求告老还乡。李世民对李靖看得很清楚:“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愚智,莫能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既然李靖主动提出要卸甲归田,李世民正是求之不得,便批准了他的请求,后又赐给他一根拐杖,表示对他的关心。
尽管李靖已经告老还乡,而且患有脚疾,历史却不容许他退出舞台。不久,吐谷(yù)浑侵扰大唐边境,李世民问左右的侍臣:“靖能复起为帅乎?”得知李世民在召唤他,李靖通过左仆射房玄龄告诉李世民:“吾虽老,尚堪一行。”
李世民喜出望外,马上命李靖挂帅出征。这一年,李靖已经六十五岁。但是,正如俗话所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不到半年时间,李靖便大破吐谷浑,逼得吐谷浑人杀掉他们的可汗作为向大唐请降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