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清代传奇人物冯子材:一仗功成彪炳千秋(3)

2009-10-05 17: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黄振南
复出而一鸣惊天 1883年底,中法两国因越南的保护权问题争执不下,兵戎相见,中法战争爆发。 初始,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法军乘胜北上,叩我边

复出而一鸣惊天

1883年底,中法两国因越南的保护权问题争执不下,兵戎相见,中法战争爆发。

初始,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法军乘胜北上,叩我边关,并将战火引到中国东南沿海。国难当头,清朝上下着急,地处抗法前沿阵地的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想到了赋闲在家的老将冯子材,起用他督办高、廉、雷、琼4府25州县团练。

本来,冯子材是因为官场腐败而称病告退的,见有立功报国的机会,他便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于是,他把团练总部设在自己家中,并将招募到的兵员改编成“萃军”,取其大号“萃亭”之义。

随着边关频频告警,冯子材奉命率10营“萃军”从钦州开拔,奔赴抗法前线。行抵上思,加招8营。这支共9000人的部队,军纪严明,马不停蹄地开赴指定的集结地。

光绪十一年大年初一这一天,冯子材行抵国门镇南关前,与广西巡抚兼关外军务督办潘鼎新会面,共商抗法计策。

这时,法军正乘余威向清军发动猛烈进攻,镇南关在冯子材抵达后第9天陷落,形势十分危急。

两天后,清廷谕令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

国门失陷,主帅潘鼎新落荒而逃,前线群龙无首,乱作一团。署理广西巡抚李秉衡召集诸将,推荐冯子材为前敌主帅,得到大家的拥护。

受命于危难之际,冯子材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以便在为国捐躯时收尸。他带领各路将官认真勘察地形,决定诱敌深入,在关内与法军决一死战。

在构筑工事,备战就绪之后,冯子材决定出兵扰敌,引鱼上钩。二月初七日(1885年3月23日),法军大举出动,越过关门,进入清军防线。冯子材父子身先士卒,挥刀迎敌,纵横冲杀,打得法军鬼哭狼嚎,丢盔弃甲,退出关外。

接着,清军乘胜出关追敌,连克文渊、驱驴、谅山、长庆府、观音桥等处。法军落花流水,招架不住。

冯子材以68岁之躯,精心策划,亲身指挥,一举反败为胜,创造了震惊时世的镇南关——谅山大捷。这一仗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光辉典范,打出了军威,张扬了国威,法国茹费理内阁因之土崩瓦解。打了大半辈子的仗,冯子材从未如此扬眉吐气。恰在此时,清政府在“乘胜即收”思想指导下发布停战令,冯子材含恨撤兵。

悲壮的晚年

中法战争结束后,冯子材奉旨督办广东钦廉(今属广西)防务。旋获太子少保衔,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