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秦代惩治军事犯罪的特点
其一,对战败主帅的惩治减轻。
春秋以前,各国军队数量有限,每次战争都会倾注全部军力,一场战争往往会决定政权的存亡,所以主帅的责任尤其重大。一旦确定是主帅指挥不力而导致战争失败,战败主帅往往会被处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城濮之战”楚军战败,主将子玉“及连谷而死”,注曰“至连谷,王无赦命,故自杀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崤之战”,晋军消灭了秦军,俘获秦军主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获释逃归时说:“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子玉之死和三位秦帅的话都是以处死战败主帅的军法为前提的。到战国时期,各国军队数量空前增加,而且战争频繁,每次战争对国家的影响已经不像春秋时期那样重大,如果确认主帅没有明显的过失,而且战败的影响也不太大的话,各国对主帅的处罚相对变轻。王陵指挥秦军伐赵都邯郸,“陵战不善,免,王(齿乞)代将”。“灭楚之战”中,李信率领的二十万秦军被楚军击败,秦始皇对李信只是撤职了事,并未处死。秦赵“长平之战”期间,“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问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王认为廉颇指挥不力,导致赵军多次战败,但他并未处死廉颇,而是以赵括代之。在减轻对战败主帅的惩治这方面,秦与战国时期各国相同。
(责任编辑:梦里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