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中国古代军队的编制与部署:中央集群(二)(2)

2010-02-26 11:16
来源:中华网论坛 作者:雄狮百万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时就已经组建了一支护卫亲军怯薛(分班当直的意思),下分为宿卫、侍卫、环卫3队,分4班轮流值勤。卫士称怯薛歹,精选贵族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时就已经组建了一支护卫亲军“怯薛”(分班当直的意思),下分为宿卫、侍卫、环卫3队,分4班轮流值勤。卫士称“怯薛歹”,精选贵族子弟充当。至成吉思汗死时,这支军队已经膨胀为近13万人的大部队,成为大汗主要的机动突击部队。元朝建立后怯薛军继续发挥中央军作用,主要部署在大都、上都以及交通线上。忽必烈又组建枢密院指挥的“侍卫亲军”,具有汉族皇朝“南军”的性质。朝会时围绕会场警卫称“围宿军”,在祭祀仪式时称“仪仗军”,车驾巡幸称“扈从军”,看守宫殿仓库称“看守军”,夜晚巡逻京师称“巡逻军”。这支军队由3卫逐渐扩充到5卫,每卫有1万人。以后的皇帝也陆续组建类似的亲军。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在南京地区部署了48个“京卫”,虽然和全国约4、500个军卫相比所占比例不算很大,但考虑到京卫实际上主要是常备军,并不象外地军卫那样要有80%-70%的士兵从事屯田生产,这支中央军集群对于外地军队还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由于1420年迁都北京后,京城已处于边防前线,京军实际上也成为北方边防军的战略预备队。明成祖将京卫增加到72个,而且划出26个卫作为直属皇帝的亲军。在和蒙古的长期作战中,明成祖将大部分京卫军队按战时编制组编为5大集群: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平时集结在北京附近,号为“五军营”。以后又以边境地区俘获的3000名战俘为核心,组建“三千营”,主要承担亲军26卫以及边防军轮换到北京服役士兵的训练。又组建使用火器为主的“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号称“三大营”,由太监代表皇帝本人来担任“提督”。1449年“土木之变”,三大营在内的50万京军全部被消灭,在于谦领导下,明朝廷迅速采取补充措施。1451年重新组建10万京军,第二年扩充到15万,集结为10营,号为“团营法”。以后曾扩编到12团营,14万人。1550年重新恢复三大营,五军、神枢(原三千)、神机大营后来都以“营”为基本编制,每一大营都是10个营,各混编有战兵、车兵、城守营。这种营小于原来“团营法”每营15000人的规模,但每营也有3、4千人。京军规模仍有10多万人队。
  
  清朝以八旗兵为战略机动部队,以集中部署为原则;而以绿营兵为警戒治安部队,以分散部署为原则。在八旗兵中又以集中部署于北京地区的所谓“禁旅八旗”为主力。禁旅八旗中又抽出部分常备军兵力,结为若干个“营”,如亲军营、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圆明园护军营、步军营、火器营、健锐营等,作为皇宫以及京城的警卫。每个营士兵分别从各旗、各牛录抽调而成。每个营的规模相差极大,前锋营仅1800人,一半为鸟枪兵;亲军营仅3000人左右;而骁骑营的骑兵(称马甲)将近3万人。又如护军营15000人,来自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的士兵守卫紫禁城内,下五旗的士兵守卫紫禁城外。步军营长官全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习惯称“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既有来自八旗的21000多步军,也有绿营兵5营、8800多人。

(责任编辑:陌上草)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