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 政治手腕决定胜负(4)

2010-03-10 18:34
来源:中华网 作者:铁骑
历史上在鄱阳湖有过两次较大的战役,而且有意思的是两次战役过程非常相似,都是战船被关在湖内,又都是用火攻。这两次战役,一次是朱元璋和陈友谅

    
        历史上在鄱阳湖有过两次较大的战役,而且有意思的是两次战役过程非常相似,都是战船被关在湖内,又都是用火攻。这两次战役,一次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另一次是太平军同曾国藩的湘军之战。
    
        元末的鄱阳湖之战双方在湖内打了三十六天,陈友谅号称六十万人,朱元璋只有二十万人马,但决战的结果陈友谅彻底失败,他本人也在这次战斗中身亡。这也是朱元璋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场战争,朱元璋曾经讲过,战胜了陈友谅,其他的对立面就不在话下了。
    
        此战为什么会发生在鄱阳湖呢?这是因为朱元璋先占领了属于陈友谅的南昌,陈友谅为了夺回南昌,倾全军之力,与朱元璋相争。当时守南昌城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他坚守八十余天死活不投降,而这两个月为朱元璋准备反击提供的宝贵的时间。
    
        双方的鄱阳湖之战还是相当艰苦的,陈友谅的水军“联巨舟为阵,楼橹高十余丈,绵互数十里。”而朱元璋的水军船小人员又少,双方开始一接战,朱元璋的船只就不得不后退,以致朱元璋连杀十余名队长,也不能制止。由于陈友谅船大,有一次竟将朱元璋的船只围住,在万分危急的时刻,牙将韩成穿上朱元璋的衣服,跳进水中造成自杀的假象,才缓解了陈友谅的进攻,使朱元璋脱离了危险。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最终能以少胜多呢?这里有几个原因。从陈友谅方面说,他在性格上对部下心存疑虑,群将失心。陈友谅原来也有几位战争能力非常强的将领,前面提到的赵普胜,是彭莹玉的徒弟和战友,在淮南占山为王,世间称双刀赵,有万夫不挡之勇,两只起义部队合并后,南征北战成为主力,并替陈友谅驻守安庆,把住东大门。当时朱元璋的第一大将徐达同赵普胜对阵,都拿他没有办法。对于这样强悍的将领,朱元璋知道硬打占不了多少便宜,就采用离间计,一个小小的手腕,陈友谅就上当了,疑心过重使他将赵普胜给杀了。

        反观朱元璋就狡猾的多,打天下靠的是徐达、常遇春等战将,飞鸟尽良弓藏,飞鸟还没尽呢,良弓还要使用。朱元璋是采用关怀爱护的手段调动将领的积极性,但他背后也留了一手,把军事将领的家眷全部留在大营,名为照顾家属安全,实为扣作人质。那前线将领战斗之余由谁来照顾呢?朱元璋对这些部下在外纳妾采取暗中纵容、听之任之的态度,你可以纵情的玩,但老婆、孩子和父母我要看管好。对军事将领朱元璋还有厉害的一手,规定将领在占领区域,不能同当地的名流接触,各地的文人由朱元璋统一接待,这样就防止了军官同文人的结合,一个武将没有文人的鬼点子,就是一部简单的军事机器。对于文人,朱元璋也并不白养活闲人,这一方面为自己捞足了政治资本,同时地方文豪的满意,也左右了当地的百姓的政治取向,变相的巩固了地方的政权。
    
        陈友谅的鄱阳湖失败同他杀徐寿辉有很大关系,这使他名不正、言不顺,朱元璋这次讨伐陈友谅布告天下就有这一条。这确实使陈友谅的部将离心离德,战斗的后期陈友谅的部队大批地投降朱元璋同此有密切的关系。但话说回来了,朱元璋指责陈友谅,只是乌鸦落到猪身上,这次战斗以后,小明王在北部的战斗失利,来到朱元璋的军营,找个机会朱元璋就安排部下将小明王沉到了长江里,只不过这次朱元璋还是没有像陈友谅那样赤膊上阵,而是假手他人。做法虽然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只不过朱元璋这方面更阴险些。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