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战陈友谅 政治手腕决定胜负(5)
2010-03-10 18:34
在斗智和玩花花点子上陈友谅显然不是朱元璋的对手,鄱阳湖战斗中陈友谅稍有失利,朱元璋就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信,信中故意激怒陈友谅说;你用这么大
在斗智和玩花花点子上陈友谅显然不是朱元璋的对手,鄱阳湖战斗中陈友谅稍有失利,朱元璋就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信,信中故意激怒陈友谅说;你用这么大的船和那么多的人员同我作战,咱们就应当决一死战,为什么向后退,这也不是大丈夫干的事呀!陈友谅看信后大怒,将送信人扣住,并将朱元璋的俘虏全部杀死来泄气。朱元璋此时却反其道而行之,对陈友谅的俘虏受伤的治病,阵亡的祭奠,活着的全部放回。这回两军将士看清楚了,谁到底不是东西,该给谁卖命了。
鄱阳湖大战双方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后勤供应。陈友谅没有想到战争胶着有一个多月,陈友谅的后勤供应在湖口被朱元璋给截住了,粮草匮乏。而朱元璋军队的供给则由附近的南昌朱文正接应,源源不断,这对双方的士气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综合以上各种条件,陈友谅哪有不败之理。
一个毫无策略的渔民在九江倒下了,另一个心存狡诈的和尚站在了历史的潮头。一个永远被历史所谴责,另一个塑造成智勇双全的英雄。你说两个人相同的目标,相同的手法,只是做法不同,怎么就得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历史评论呢?我真不明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这就是历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