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安曾经多次在史料上海寻王安石墓的下落,没有成功。在他看来,王安石为宰相时,封荆国公,极有威望,逝世后配享神宗庙庭,追封为王,士大夫拜祭荆公墓甚至成了习俗,但从北宋末年开始,王安石开始受到诬陷,朝廷停止配享。明朝时临川知县在刻印王安石文集时,序言中写“公墓不知所在”,越到后来荆公墓坟前越冷落,甚至在遗传下来众多的文献记载中,也无法找到有关荆公墓的只言片语了。
金溪县月塘村的“荆国世家”门楼
■族谱记载迁入月塘祖坟地
一代宰相的墓葬真的就这样突然失踪了吗?当众多专家在研究文献史料找不到答案的时候,王氏祖谱上的记载却令人茅塞顿开。村民王详喜说,由于自己是长房长孙,族谱一直存放在自己家中保管,四年前有王安石研究专家在跟他借族谱查看时,找到了有关王安石墓的下落。
记者再次翻开了这本民国时期重修的《王氏四修宗谱》,在王安石栏清楚地记述着“敕葬钟山,迁灵谷峰东后月塘”,不仅如此,记者在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的王氏族谱里,也发现了同样的记载。
吴定安指着月塘族谱说,实际上月塘村就是王氏祖坟山地,在王安石祖父“王用之”栏还写明,“有庵城陂寺,祭田粮二十三石”,供子孙祭祀之用。这一点与月塘村众多村民流传下的说法互为印证:月塘村是祖宗花钱置办下的祖坟地,整个月塘村本就是王氏子孙为了守坟而建立起来的村落,至今已有千年之久。
尽管仍有专家对此说法持有异议,因为在南京当地找不到迁坟的任何文献,王氏后人却认为,按照传统习惯,坟墓葬必须在祖坟山上,这在古代更为严格,王安石迁移祖坟地的说法符合常理,而且崇仁县甘坑王氏的族谱中还记有迁坟的详细记载,谱中有一段明太祖朱元璋的话“王安石墓可召其子孙迁葬,仍赐墓额”,并写明“时支子孙王伯安承命迁葬于临川月塘祖坟旁”。
吴定安说,根据各地王氏族谱可以得知,王伯安即王恒,为王安石的十六世侄孙,通经博学,官授国子学录,所以当时在南京承命迁葬,“王伯安迁坟时,天下初定,不可能大肆张罗,当地没有记载也不足为怪,而王伯安当时应该是由水路迁葬的,即由南京市长江起船,经过鄱阳湖进入武阳水再进抚河中游,而月塘的灵谷峰就在抚河之畔,所以说王安石墓迁灵谷峰东后月塘的说法极为可信”。
《月塘凤山图》的王氏祖坟地如今已经成泥田
■“凤山桃源窠”难觅墓址
记者漫步走遍月塘村,村庄周围群山耸立,与灵谷峰逶迤相连,在古时村人看来确是极佳的宝地。按照各地王氏族谱的一致说法,王安石墓确已迁入月塘村祖坟地,那么如今还能在这里找到墓地遗址吗?
各地的王氏族谱对于墓地的具体位置,大多只寥寥一句话,在东乡县上池村的族谱却有着详尽叙述。记者找到了长期研究王安石墓的东乡县文化馆专家王明占,他从家中翻出几本满是灰尘的族谱,小心翼翼地翻开到王安石栏,这里不仅配有王安石墓地形图——《月塘凤山图》,还见到了王氏后人请风水师赖文俊为王安石墓选址的情况,“赖文俊在当时精通地理,为江西派风水师的第三代传人,在宋朝时期名气极大,他最终将王安石墓址选定在凤山桃源窠。”王明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