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山西博物院十大国宝——“刖人守囿”车(图)(2)

2009-03-21 03:4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1989年,在张崇宁负责的一个挖掘工地上,在距离地面四五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中型墓葬。这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墓穴,这些出土文物中,没有礼器,也没

1989年,在张崇宁负责的一个挖掘工地上,在距离地面四五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中型墓葬。这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墓穴,这些出土文物中,没有礼器,也没有带有铭文能够说明墓主身份的青铜器。而“刖人守囿”车就在其中。

可以断定的是,这座墓葬属于古代晋国的贵族。古时候这里属晋国古曲沃地域。上世纪60年代至今,翼城和曲沃交界处的“天马-曲村遗址”发掘了19座晋侯及夫人墓,即名满天下的“晋侯墓地”,出土文物上万件,证实了这里是晋国早期都城所在。而发现的这座中型墓葬属于同一时期。

在半年多时间内,张崇宁负责的发掘现场出土了闻喜上郭村墓葬群中战国墓葬24座,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墓葬8座。上郭村发掘地的出土文物很特别,不论样式还是大小。这里发掘出的文物中以往的那种祭祀用的礼器很少,出土的器物个头也小一圈。

这件最使人惊赞的青铜器,出土于其中一座土坑竖穴式墓葬中。张崇宁回忆说,墓内一棺一椁,墓壁坍塌,人骨架已经朽尽。随葬器物中,一辆倒扣在棺内的小铜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刚刚出土时,这件“刖人守囿”车上的一只小鸟和一个轮子已经掉下来了,但仍能看出这件青铜厢式六轮车的精巧,车厢周身装饰的各种伏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与众不同。

秘密送往太原

他把这件精巧别致的青铜六轮挽车装进纸箱,便匆匆踏上了驶往太原的火车。

看到这辆青铜小车的第一眼,所有发掘人员都知道这是件宝贝,虽然具体的情况还有待调查。发掘出“刖人守囿”车当天,正巧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一位领导出差路过闻喜,便来上郭村找到张崇宁,看看发掘现场的进展情况。多年从事考古研究的专家一见这件青铜小车,便意识到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当即决定由张崇宁带上文物,立刻送回太原去妥善保管。

在闻喜,自从考古队进驻上郭村以来,文物贩子、盗墓者们也盯上了这里。不少人每天在打听,看考古队到底挖出了什么好东西。考古队就住在当地老乡家里,每天工作人员都上工地,村民家里不具备存放文物的条件。

因此,这件“刖人守囿”车出土后,张崇宁非常谨慎,除了考古队的几个人之外,对外封锁了消息,他把这件精巧别致的青铜六轮挽车装进纸箱,便匆匆踏上驶往太原的火车。

护送文物被盯梢

平时工作的经验让他警惕起来。到最后,盯梢的几个人摊牌,他才知道,这几位都是便衣警察。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崇宁笑了起来。当时,他们已经在发掘现场工作了几个月,在要送文物回太原时,自己的工作证、国家文物局批的发掘证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如果带着这么重要的文物,又没有任何证件,无法证明文物的来历。一旦被怀疑是文物贩子,那可真是百口莫辩,大家犯了愁。

这时考古所的领导突然想出个主意,他让张崇宁带着青铜车上火车,然后马上去找乘警“自首”,这样自己被扣押起来,文物可以由乘警妥善保管,等火车到了太原,再给单位打电话,让考古所派人去接,并说明情况。

准备好后,还没开始实施,张崇宁的工作证终于找到了,这才和工地的一位民工一起,踏踏实实带着宝物上了火车。张崇宁说,自己当时的职务是不能在白天坐卧铺的,但这次情况不同,因为带着文物可以坐软卧。

他上火车后,拿着工作证找列车长说明情况,但当时车上已经没有软卧了,只能给他补了一张硬卧。哪知道他刚刚坐定,周围的几个人便主动上来和他聊天。谈话间,话题慢慢转到了他带着的纸箱上。平时工作的经验让他警惕起来。到最后,几个人摊牌,他才知道,这几位都是便衣警察。在看过了他的工作证,并详细询问过事情经过后,才“放过”了他。张崇宁笑着说,如果当时说不清楚这件青铜器的发掘过程,麻烦可就大了。不过他依然对这件青铜器的“身份”进行了保密,没有对任何人说出它的价值。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