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山西博物院十大国宝——“刖人守囿”车(图)(3)

2009-03-21 03:4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车子神奇之处 车上小鸟吹气可动,应该是我国“侯风仪”的祖型。 “刖人守囿”车被安全送回太原,张崇宁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 这件精巧的青铜厢式

车子神奇之处

车上小鸟吹气可动,应该是我国“侯风仪”的祖型。

“刖人守囿”车被安全送回太原,张崇宁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

这件精巧的青铜厢式六轮车,车身通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一个成年人的手掌可以轻松地将它托起。然而,就是在这样小的器件上,古代的工匠们装饰了猴、虎、鸟等20多个动物形象,采用了阴线雕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

除了底纹、浮雕动物图案外,光专门镶嵌的立体动物形象就有14个。车箱四角有四只回首左顾右盼的熊罴,两侧中部卧伏一对小虎,车厢帮上还装饰有两对振翅欲飞的小鸟。共有六个车轮,前有两只卧伏的虎,抱着四个小车轮,车身后部还有一对大轮子。

经过简单的修复后,这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青铜器,全车可活动的部位多达15处。除了六个车轮外,车厢两扇顶盖可以开启,盖顶有一只神气活现的猴子,用手把猴身提动,便可以打开厢盖。车厢前面的两扇大门也可以任意开闭。车门左侧嵌着一个失去左脚的人,左手还拄着一条拐杖。这是一个受了“刖刑”的人。门闩从刖人右臂腋下穿过,门栓也能左右穿插,控制门扉的开闭。

最令人叫绝的是车厢盖上的四个尖喙小鸟,用手一拨就可轻松转动,有的甚至轻轻吹一口气,就能转动起来。在修理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鸟身内部有顶针装置,能转动但不能取下小鸟。小鸟肚内还灌了铅,使重心下坠,上轻下重,所以旋转起来非常灵活。

据专家考证,当年,铜车制造之初,完全可以靠风自转。这四只鸟应该是我国“侯风仪”的祖型。因此,这件铜器除了艺术价值外,在我国科技史上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资料。

为什么叫“刖人守囿”?

据《周礼·秋官·掌戮》记载,当时有五种刑戮。其中“墨者使守门”,受了面额刺字之刑的人使其守城内的门户。“劓者使守关”,即割掉鼻子的到王畿远处守关口之门。“刖人使守囿”,即受到锯足刑戮的人,让其守动物苑囿之门。“囿”指专门为王侯贵族饲养各种珍禽异兽的苑囿。

这件铜器“刖人”所持拐杖,使后世的人们亲眼看到了“踊”的形状。据《左传·昭公三年》载,齐国的晏婴在晋国对叔向谈到,齐国受削刑的人很多,甚至影响到市面上鞋价低贱,而“踊”价高涨的情况。踊,是脚被断者所用,一说为假足,一说为挟持之杖。这件铜器上,刖人左手所柱、左手所支者,正是晏婴提到的“踊”。

全国只此一件

这件器物虽有六轮可以辗转而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车,没有轴、辕,不能驾马。车后只有一个能动的兽面衔环,可用于倒拽牵引,可用于正面推转,古代叫做“挽车”。

它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而是专供艺术欣赏的工艺美术品,作用可能仅仅是当时贵族把玩的小物件。这类铜器在以往古铜器中是不多见的,1977年河北省曾出土过一些比较精致的小铜器,是几件牛、犀、虎、小圆壶等。这几件小铜器上均有铭文,被称为“看器”,也就是专供玩赏的玩具、艺术品。“刖人守囿”车也应属看器。但别的同类的物件,却远远不及“刖人守囿”车的华美。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