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专家揭秘近三十万件皇宫国宝流失内幕

2009-03-25 16:5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小编A
中国究竟有多少国宝流传海外?又有多少宫廷珍籍流出皇宫?本文中,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将讲述国宝文物四次流失的历史。

中国究竟有多少国宝流传海外?又有多少宫廷珍籍流出皇宫?

2007年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专家、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完成了专著《故宫国宝宫外流失秘籍》,在故宫博物院接受了广州日报报记者专访。揭露了我国近30万件皇家国宝流失的内幕。

2000年冬天,北京城里大雪纷飞,天气异常寒冷。向斯和同事一起到故宫英华殿整理宫中的旧书。在清点藏文《甘珠尔经》时,他们吃惊地发现,有几夹藏文《甘珠尔经》,捆绑护经板的五彩织锦外经护带,竟被整齐地剪成一段一段,护经板内的镀金佛光和镶嵌的七珍珠宝居然不翼而飞!

第一次流失:《永乐大典》正本去向成谜

“大家都很沉痛,不知道如何解释眼前的情况,宫中的珍宝秘籍,怎么会被盗? ”

“后来,我仔细阅读了有关档案,认真梳理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原来这样令人吃惊的场面,在50多年前就曾经发生过。这是八国联军所为,根据有关档案的记载,有18箱《甘珠尔经》被割断锦缎,侵略者们盗去了护经板里的镀金佛光和七珍珠宝。”

那以后,向斯希望,能够结合他20多年来在故宫的研究发现,写一本关于宫廷书籍流失情况的书籍,让人们了解这些皇宫国宝和珍籍的流失情况。3年后,他向故宫博物院申请了这个研究课题。

“我把清宫珍籍流传宫外的情况作了系统的研究后,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次宫廷国宝、秘籍流失主要包括《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流失。”

向斯说:“明朝《永乐大典》的修编可以说是一件空前绝后的文化盛事。”据有关史料记载,有约3000人参与纂修,前后历时三年,全书共22000多卷,修成后明成祖非常满意,亲自作序并赐名。

然而,自《永乐大典》问世以后,直到明朝末期,《永乐大典》正本的去向一直成为史学界和文化界的一个谜案。有专家认为,早在明朝末期《永乐大典》就不在人世了,有人说毁于大火,有人说随葬于帝陵,还有人干脆就认为是去向不明。向斯推测说,很有可能是在明朝亡时毁于战火。

另外,清朝末年,皇宫秘阁内的书籍管理松散,一些不良的儒臣起了贪婪之心,费尽心机偷窃宫中的秘本《永乐大典》。根据清末史料记载,翰林大臣文廷式等人,每天早晨进翰林院时特地让随从背个包袱,装自己的棉袄,晚上离开时把棉袄穿在身上,将秘阁内的《永乐大典》打成同样大的书籍带回自己家。后来一些不良的儒臣发现偷盗出来后居然无人过问,还开始公然倒卖。早就眼馋皇宫秘籍的洋人到处打听宫中流出的《永乐大典》,就这样大量《永乐大典》秘本流入洋人手中,带出中国。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