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九连墩战国楚墓:揭开尘封千年的谜团

2009-04-27 17:2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湖北枣阳市之间,有9个土堆,当地的老百姓叫它“九连墩”。这9个巨大的土堆到底是不是古墓,里面有令人惊奇的发现呢?

在湖北省北部的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有一条古代的交通孔道,人称“随枣走廊”。在这条走廊与北部的枣阳市之间,有一条南北向的低冈,3000米长的冈地上,有9个巨型的“馒头状”土堆,当地的老百姓叫它“九连墩”。一直以来,在当地的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相传楚国有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所向披靡、功勋累累,但却因为一次捕风捉影的军事政变而被楚王误杀。真相大白之后,楚王追悔莫及,为弥补过失,楚王赐给将军金头一个,并命人连夜挖建9冢,将金头葬入9冢之一,迷惑后人,以免被盗。

多少个世纪过去了,如今,在这片连绵起伏的山野土坡上,杂草密布,人迹罕至,放眼望去,满目萧瑟,实在令人难以遥想出当年的真情实景。然而,这9个巨大的土堆到底是不是古墓,里面又有没有埋着金头呢?

随枣走廊河流诸多、物产丰富,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枣阳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境内历史遗存丰富。

从考古学角度看,在自然冈地上人为地堆有土堆,既有可能是古墓的封土。而九连墩的封土规模大、数量多,还极有可能是较为重要的古代高级贵族的墓地。

但这一切都只是理论推测,因为不能进行盲目的开掘,所以这些形状怪异的山坡到底是什么身份,仍旧难以断定。

2002年,连接孝感、襄樊两地的高速公路破土动工,为了提供准确的文物保护信息,市考古队的一批人马对冈地上一个俗称“鹰子包”的土堆进行了实地勘查。

勘查发现:土堆直径约70米,高出地面3米,由于经年累月,风雨剥蚀,已经有所破损,下面露出了酷似台阶的坑壁;在填土下,还有一层将近2米后的泥层,颜色青灰,质地细腻如膏,所有的考察人员都知道,这就是青膏泥——一种用来密封棺椁的填土!看来,这的的确确是一座古代墓葬了!

一个重要的疑问得到了证实,人们禁不住联想起那个神奇的传说——这会不会就是那个楚国名将的墓?这里面真的会有金头吗?

9月下旬,对这个大型组合墓葬的发掘开始了。

一个月后,一号墓上部的封土堆已经被取平;二号墓挖出了阶梯状层层向下延伸的坑壁,随着墓坑的挖深,大墓东边渐渐显出了一条宽大的墓道。大墓朝东,车马坑列西,这是战国时期楚国墓葬的典型布局。

多年前,在距离九连墩只有50公里的随县,曾出土过一座震惊世界的楚墓——曾侯乙墓。精美绝伦的随葬器物,使人们深刻的记住了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一个南方大国的名字:楚。在这个帝国最旺盛的扩张期,它占领了整个江淮流域,甚至直逼黄河,问鼎中原。现在,九连墩所在的枣阳市,曾经就是古楚向北方扩张的战利品。十数米深的地下,会不会也埋藏着一段浴血厮杀的过往呢?

11月13日,二号车马坑终于传来喜讯:第一批文物出土了!一些雕刻着复杂花纹的装饰物被专家们清理出来。虽然已经深埋在地下上千年,但看上去却仍然光亮如新。经分析,这些错银的铜构件,是随葬车辆上的装饰物。按照先秦的礼制,只有贵族的车辆上才能用这些装饰。这印证了人们一开始的判断:墓主人一定享有较高的爵位。

在烽烟四起的战国时代,图强的大国纷纷改革,渐渐剥夺了旧贵族世袭爵位的特权,只有军功的大小,才能决定一个人在国家中地位的高低。爵位,或许正是一个人能征善战的象征!这些车马装饰仿佛是个好兆头,鼓励着人们继续接近那个神秘的人物。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