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一座藏有四十七具棺材的古墓,隐藏无数神秘的疑团(3)

2009-04-28 11:4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曾侯乙墓就有21位20岁左右的女子殉葬,都是墓主的妃子和侍妾,但规模远远超过靖安古墓,总面积220平方米,出土文物1.5万多件。靖安古墓

曾侯乙墓就有21位20岁左右的女子殉葬,都是墓主的妃子和侍妾,但规模远远超过靖安古墓,总面积220平方米,出土文物1.5万多件。靖安古墓的殉葬人数有40多个,是曾侯乙墓的两倍,可陪葬文物却无法和曾侯乙墓相比,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相当普通。

这些矛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随着清理的深入,又出现了更多不好解释的现象。

在不少棺木中,完好地保留了死者的头发,其中一个细节说明这些女人的地位并不高贵,但她们却穿着十分华贵的衣服。

在一件衣服的局部,可以清晰地看见残留的朱砂印纹。在那个时代,朱砂是一种高级染料,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能穿。衣着华丽却又地位卑贱。她们究竟是什么人呢?

2000多年前的织物保存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奇迹。不仅如此,通过光谱测试,发现有的纺织品每平方厘米所用的经线竟有280多根,每根线的直径只有0.1毫米,密度之高十分罕见。

在考古发掘史上,西汉的马王堆汉墓曾出土过一件只有48克重的丝绸织物,薄纱般的质地让世人惊叹,但它的经线密度才有100多根,而它的年代比靖安古墓要晚四五百年。由此可见,早在2500年前,徐国的纺织技术就已达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高度。

中国古人在纺织方面的高超技能是众所周知的,但在靖安古墓发掘前,人们没想到古人在2000多年前能达到如此高度。

靖安古墓最令人欣喜的发现正是这些纺织品,它们填补了同时期纺织工艺的空白,可能会改写中国纺织历史。

陪葬之墓

徐长青和其他考古队员仍在苦苦琢磨墓葬性质和墓主人身份的问题。

他们注意到了陪葬的纺织工具小竹筒,它们摆放在死者身边,显然是她们生前最重要的物品。用纺织工具作为陪葬品,会不会隐藏着特别的含义?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把生活在南部和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统称为越人。徐国的主要居民就是越人。用纺织工具做随葬品,或许只是越人的古老风俗。但这并不能解释一系列疑团。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推测倒是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

部分专家认为,纺织工具说明这些女性很有可能在生前从事与纺织相关的职业,所以虽然地位不高,但能穿着当时最名贵的衣服下葬。这样一来,其他疑惑似乎迎刃而解:如果这些女子是纺织女工,那么墓主人可能并不是徐国的大贵族,而是为国君负责纺织工作的官员,所以陪葬文物不多。

也就是说,这个古墓并不是独立的墓葬,而只是一座大墓的陪葬墓。那个空着的棺床,也许是为墓主人的副手或妻子准备的,但他(她)在集体服毒前逃跑了。

虽然关于靖安古墓的争论很多,但陪葬墓的定位得到了所有专家的认同。陪葬墓尚且如此,可以推想那座没露面的大墓会有何等气势!那里埋葬的才是真正的主人,说不定就是徐国国君。这是一个让人激动而又不安的消息。

它在哪里呢?有没有被盗墓贼骚扰过?考古队员开始了新一轮的田野考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能得到重大考古发现的消息。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