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平潭县海域,有一座礁石,当地渔民称之为“碗礁”。
渔民们捕鱼时,他们的鱼网里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瓷碗被打捞上来,而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的祖上从何时起就在这里不断地捞起过瓷碗了。
2005年6月底,中国水下考古队的一个调查小组闻讯来到了碗礁海域。当他们赶来时,海面上竟然停泊着20多艘大小船只,盗宝分子甚至雇来了潜水员,正在水下大肆哄抢沉入海底的文物……
2005年夏天,中国水下考古队来到碗礁海域,开始了第一次水下调查。出现在考古队员眼前的居然是清代前期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他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考古发现。
福建省平潭县海域的“碗礁”并不像碗,这个名称缘于300年前这里发生的一场海难,渔民们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就经常在这里捞到瓷碗了,“碗礁”因此而得名。
2005年6月底,中国水下考古队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说碗礁海域发现了沉船,有人在抢沉船的东西。
当水下考古队赶来时,盗宝分子正在水下大肆哄抢文物。幸运的是,盗抢行为很快被依法制止了。
第一次的水下调查,就让考古队员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惊喜。
出现在考古队员眼前的是清代前期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他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考古发现。令人万分痛心的是,盗宝分子不择手段地盗掘和疯狂抢夺,致使沉船遗址中心到处是惨遭毁坏丢弃的文物,海底一片狼藉。
从破碎的瓷片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沉船中有许多难得一见的中大型青花瓷器。
这是第一艘发现于碗礁附近的古代沉船遗址。按照水下考古惯例,沉船遗址被定名为“碗礁一号”。
“碗礁一号”的发现,对中国水下考古队来说,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考古经历。
16年前,中国水下考古队还在筹建之初,就在广东省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时期的沉船。沉船中装载着大量景德镇、浙江龙泉以及福建的瓷器。
上世纪90年代初,在福建连江县定海海域,他们又发现了一艘宋代沉船遗址,发掘出大量的福建黑釉瓷器。
此后,在辽宁绥中三道岗海域,发现了一艘元代沉船遗址,出水了一批精美的北方磁州窑产品。
到了1997年底,中国水下考古队远赴西沙群岛,在一个叫华光礁的海底又发现了一艘宋代沉船遗址,出水了大批来自福建的文物。
在发现“碗礁一号”之前,中国水下考古发现的都是宋元时期的沉船遗址,即使发现过明、清时期的沉船遗物,但完整的沉船遗址还没有发现过。
人们或许要问,中国水下考古队何以梦寐以求“碗礁一号”这样的年代不太久远、装载青花瓷器的清代沉船呢?
对考古学者来说,这些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对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以及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文化交往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它成了中外水下考古和捞宝商共同追求的对象。而中国水下考古界却始终未能发现有价值的装载青花瓷器的明、清沉船。
“碗礁一号”清代沉船的发现,无疑将填补这一空白。
整整16年的期盼,现在终于出现在考古人员的面前,面对这份珍贵的礼物,水下考古队兴奋之余不免有些担心——经过盗宝者的疯狂盗掘,水下还有多少有价值的文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