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靖安大墓,寻找封土下的亡灵(五)(3)

2009-05-18 17:0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由此,人们又联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当年末代徐王是在徐国被吴国灭掉之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南奔投楚的。如果他来到了靖安,这里也只是他的偏

由此,人们又联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当年末代徐王是在徐国被吴国灭掉之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南奔投楚的。如果他来到了靖安,这里也只是他的偏安之地,可能当时的经济条件迫使他不能够下令制造大型的青铜礼器。然而在距离靖安大墓只有五百米的李家村,出土的那三件徐国青铜器,似乎又看不出当时他们的经济条件到了十分窘迫的地步。

靖安古墓中埋葬有47具棺木,一个如此大的阵势中,陪葬品却十分的寒酸。这不同寻常的现象在考古发现中是绝无仅有的。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2006年安徽双墩村六安王汉墓。因此,人们不由得对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产生怀疑,他真的会是一个掌握着巨大权力和财富的诸侯王吗?

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但是我觉得来讲,可能身份不会有那么高。第一,这个它摆放的位置。我们一般来讲如果是主棺,他是一个很高身份的人,他死的时候一定会在一个正中间,正中间的这个位置,其他那些独墓棺应该围绕着他,它现在来看,这种格局不像。他是在一个旁边,对着墓道的那个旁边。这是一点 ,我自己觉得是可疑的。再一个确实从它的出土的随葬品来看,不是特别的丰富。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长青:所以我就怀疑它也可能不一定是王,就是说地位相对来说,低一点。

如果靖安大墓中的主人不是末代徐王章禹,甚至不是一个诸侯王,那么,墓中年轻的女子死于陪葬的推断就很难成立,因为一般地位的人,决不可能会有如此众多的人来陪葬。如果她们不是因为陪葬而死,那她们为什么会集体死去而又集中埋葬于此地呢?

徐长青又一次陷于沉思,反复思考之后,他想到了两个原因,瘟疫和杀戮,因为只有这两种原因,才有可能让众多的人同时死去,从而集体埋葬。

根据古人的解释,古代中国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根据几千年来古人留下的文献记载,许多种类的瘟疫,如天花、鼠疫、白喉、猩红热、霍乱、伤寒、疟疾等等都曾袭击过中国大地。自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20世纪,中国较大规模的瘟疫竟达七百多次。即使在西汉王朝的“文景之治”时期,也出现了 “民大役死,棺贵”的悲惨景象,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靖安古墓中的死者会不会也是死于瘟疫呢?

徐长青再次把目光投向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希望从体质人类学的鉴定方面找到突破口,或许通过他们的研究,能够在死者的遗骸上发现由于病变所留下的痕迹。

朱泓:因为我们要是从这个体制人类学的角度去寻找它的死亡原因,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首先就是比如说它是由于疾病造成的,那么这个疾病只有那个病理变化能够涉及到骨骼的时候,我们才能在骨骼上发现,所以有很多病,他是得病死的,但是这个疾病它没有涉及到骨骼,比如说冠心病要发作了,那跟骨骼没有关系,所以我们不会发现。

尽管吉林大学没有能够给出答案,但是徐长青还是放弃了这些年轻的女子,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造成她们集体死亡的可能。因为在仓促之间,没有可能把一个墓葬修得如此的完整。

墓葬采用了层层的密封措施。挖好墓坑后,先在底部垫一层有保水、防腐之用的青膏泥,夯实后在上面铺一层竹席。将棺木放入墓坑后,上面再加一层青膏泥,外加一层红土层,经火烧后更加密实坚固。墓葬封土有十几米高,这显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准备好的。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长青:因为我们普遍认为这个墓葬它加工的非常整齐,它所花的时间是很长的,后面有一个比较庞大的,因为有一个比较庞大的政治集团,它有庞大的社会资源,修这么大的一个墓葬,加工比较好,而且准备,从棺木的准备方面,棺木的加工方面来看,他准备并不是很仓促的,所以瘟疫首先排除这种现象。

那么,这些年轻美貌的女子真的是死于杀戮吗?又是什么人夺去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呢?

靖安考古发掘和清理保护工作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通过比较、分析、推理,先后排除了家族墓、陪葬、疾病等现象,现在看来,剩下的只有杀戮了。那么,随着杀戮现象的解释,靖安大墓中埋葬了两千五百年的秘密是否就真相大白了呢?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