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明代的武林高手,死后500年尸身不腐,是他练就了盖世奇功,还是服用了神秘药物?亦或另有原因……
明清时松江繁荣发达,一度是上海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今天的松江古朴而幽静。2000年8月5日,一个意外事件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那天,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区华阳派出所夏纪芳突然接到一个报警电话,“你好,请讲。发现尸体,在什么地方……”
原来,当地华阳五队的一些农民在平整土地的时候,无意之中用挖土机在竹林里挖出来了一具尸体。这具尸体穿的是古代服装,但是看起来却像是刚刚死不久……
一具古代尸体
现场,一副棺木已经被挖土机刨开,民警看到一具尸体脸朝下趴在地上,一身古代的装束。夏纪芳想,如果尸体是古代的,那么早就应该腐烂了。可他走近一看,却不由得大吃一惊,死者是名男性,从皮肤和面容判断,不是一具现代尸体;可它不仅没烂,保存得还相当完整!“估计是古代的,而且可能有些价值。汇报了以后,指挥中心要求我们保护现场,并且通知有关的部门来处理这个事情。”
上海市松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很快赶来,初步认定这可能是一座古墓。古墓中出现这么完整的尸体,在场的人都觉得很奇怪。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更让上海松江博物馆馆员杨坤吓了一跳!“为了了解清楚古尸身上还有什么重要的随葬品,就把它整个翻了过来。双手接触尸身的这种感觉,就像把手伸到冰箱冷冻室一样,非常冰凉。”
杨坤从尸体的衣服当中找到了一个戒牒。戒牒实际上就是颁发给佛教徒、僧侣或者是佛家弟子使用的一种身份证明,当戒牒的持有者云游四方到寺庙里挂单的时候,需要拿出戒牒证明自己僧侣的身份。根据戒牒来看,戒牒持有者名叫杨福信,戒牒是明代正统四年颁发的,距今大概是五百多年。除此之外,在这个尸体的身上再也找不到其他的文字证明或者印章,因此专家们初步推断这具尸身就是戒牒的主人,也就是说,这个人叫杨福信,已经死了五百多年了。
五百多年,他的尸身居然保存得这么完好,而且在酷暑八月的江南,摸起来居然寒冷如冰,这该怎么解释?
杨坤在现场还收集到一些随葬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武士木俑,还有一杆铁头枪。“是一杆木制的标枪。它的形状和枪还是有区别的,枪头大约像平头铲一样,很小。”
杨福信难道会武?会使枪?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康戈武认为:“它跟以前战争上用的枪以及一般习武的枪不一样。枪的主要功能是刺,可是这个枪头是圆铲形的,这在我们古代的兵器里边是没有的。”
这杆枪并非兵器,但是武术专家判断,在它背后曾经隐藏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武林秘史:在元朝,北方的蒙古族入主中原。对于本族人,他们提倡要骑马、摔跤、练武。但是对汉民族,则采取了禁武政策。于是,汉族人在私下悄悄习武;在公开的场合,则以武打戏掩人耳目。就这样,武术被转移到了舞台上,得以继续发展。
康戈武进一步分析道:“当时的武打戏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假打,当时武打戏是真打,有的就是用真刀真枪。在武打戏中,它的枪头就圆了,为了防止造成很大的伤害。元朝末年到明朝初年这个年代,正是这种武打戏发展旺盛的时候,所以我们猜想,他很可能是一个爱武的人。”
随葬的枪说明杨福信生前爱武,还有可能以武打戏谋生。这能否帮助人们解开他的身份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