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惊世揭秘:明代武林高手尸身不腐之谜(2)

2009-05-25 11:0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古尸研究专家对他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希望发现更多线索。杨福信皮肤湿润、柔软有弹性,有些关节居然还能活动。据初步测定,他的年龄在75到80岁之间

古尸研究专家对他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希望发现更多线索。杨福信皮肤湿润、柔软有弹性,有些关节居然还能活动。据初步测定,他的年龄在75到80岁之间。

在检查中,专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杨福信的手掌比较大,特别是手掌的骨骼比一般人要大。这一特征,进一步说明杨福信生前很可能会武。

陪葬的武士木俑、木枪以及超大的手掌,说明杨福信可能习武多年。既是武林中人,人们猜测他的尸体不腐,难道会与江湖传说里的一些秘术有关?

练武练成金刚不坏之身?

在我国古代,江湖中流传颇广的一种秘术就是主动服毒,在临终前的几个月里,坚持小剂量服用砒霜和水银等毒物,这样,身体里积累起来的毒素能在死后起到防止肉身腐烂的作用。

中国中医研究院王致谱:“江湖人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就是自己主动地吃极少量的砒霜。但这个还没有查到文献的根据。”也就是说,这种秘术仅仅是传闻。杨福信如果使用这种方法,在他体内一定会留下痕迹。砒霜的化学成分是砷,水银的成分是汞,它们都属于重金属元素。为了解开疑问,专家们决定从尸体上采集毛发等样本,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上海市自然博物馆徐永庆负责这个工作,“我们对杨福信的内脏器官以及毛发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他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看来,杨福信没有主动服毒。

在正常情况下,人死亡之后,尸身就会发生腐败。当人停止呼吸后,人体的细胞就逐渐失去活力,在自身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溶化,这也就是所谓的自溶过程。然后就是腐败细菌的侵袭,通过腐败细菌的分解,最终人体就会变为一具白骨了。但是五百多年前死亡的杨福信,他的尸身保持得相对完好,这是否和他常年练武有什么关系呢?

在古代,人们认为练武能使人体发生变化,最终超越常人,达到神奇的境界。杨福信死时已近八十高龄,在古代算是长寿了。他多年习武,可能功夫不浅。这不由得让人们做出更为大胆的猜测,他会不会通过练武,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身?要知道,杨福信所生活的明代,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武术神话的年代。

明朝,是一个武术大发展的时期。从少林、武当功夫,到外家、内家拳法,各类武术、功法层出不穷。在后世,这些武功更是被渲染得高深莫测、神乎其神。 当时最具传奇色彩的武林秘笈,莫过于记录着金钟罩、铁布衫的少林绝学——《易筋经》。

康戈武介绍说,“按照《易筋经》里边讲的功力,能达到很高境界。比如抗击打能力能练到好像一个金钟把自己罩起来的程度,这就是后来我们讲的‘金钟罩’。也有称作‘铁布衫’的,好像穿着一个铁做的衣衫一样。”

杨福信身上的戒牒,说明他曾有可能到寺庙游方过。那么,他是否真的到过少林寺,又是否修炼过《易筋经》里的功夫?传说的神功难道真的改变了他的身体?专家们做了更为详细的分析,通过解剖,专家发现,杨福信体内的组织细胞已经出现了自溶现象。

徐永庆是通过观察组织液发现的,“他的自溶现象还是很充分的,符合正常的自然规律。也就是说,他的遗体没有什么特殊。”

习武的杨福信和常人一样,体内的细胞在他死后就开始了分解。既然如此,在接下来的五百年里,细菌的作用早应该把他变成了一副枯骨。可是,他的尸体却一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

专家们利用了各种仪器对杨福信的尸体进行了各种检测,但是依然没有找到他尸身保持完好的原因。因此人们就把考虑的范围从尸身本身转移到了周围的环境。现在我们国家出土了为数众多的一些古尸,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新疆戈壁滩或者是沙漠地区的干尸,因为那里常年降雨量非常少,气候极端干燥,尸体停止了腐败过程,因此不少尸身也就从古代保留到了现在,但那是一些极端的气候条件。可是这具尸身的所在地却是上海,一说到上海,自然就会联想到它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在那样一个潮湿的条件下,尸身又怎么可能保存下来?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