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古艾国遗址,寻找消失的诸侯国

2009-05-26 11:4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渣津是修水县的重镇,它还有另一个充满神奇的称号“古艾遗都”。商周时期就出现“古艾”诸侯国,渣津镇为当时的国都。“艾侯国”退出历史舞台后,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蛛丝马

渣津,这个有些奇怪的名字是修水县西部的一个重镇,它还有另外一个充满神奇的称号“古艾遗都”。史料上记载得很清楚,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古艾”诸侯国,所辖范围包括修水、铜鼓、武宁、永修等修水河流域一带,而渣津镇龙岗坪即为当时的古国都。以艾称谓的政区地名,自商到隋更是延续了两千多年才被改变。那么,“艾侯国”退出历史舞台后,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蛛丝马迹?

古艾国国都遗迹何在?

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商周时期,也是奴隶制从兴盛到崩溃的时期。

“当历史进入到商朝的时候,在修水河上游,就出现了艾国的领地和治所,为当时的一个诸侯国。”今年64岁的熊耐久老人曾经主编《渣津镇志》,多年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2008年伊始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老人向记者娓娓道来。罗泌《路史》记载:“艾,商侯爵,有艾侯鼎。”有鼎必有其侯,商朝时期班爵制度,已经较普遍实行公、侯、伯、子、男等爵称,而铜鼎即为权利的象征,由此可见艾国诸侯的存在。

古艾国遗留下来的文化痕迹还有什么?它的都城到底在什么地方?

《宋史·郡县志》说:分宁,古艾地也,县西一百二十里,龙岗坪有艾城存焉。道光版《义宁州志》卷二《艾县考》中有:南昌之州,龙安之场。上缭艾县,古城之岗。并且按有“龙安为现渣津龙岗坪”的语句。按这些记载,古艾候国都城应该设在渣津集镇东两公里处的龙岗坪,是现在的水车村和龙坪村所在地。

站在高处登望,龙岗坪是一个后面依山前面环水的平地,田畴平整、土地肥沃、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总面积达4万多亩。这块鱼米之地,养育的人口一直都有着数千之众。如今,这块到处冒着现代化建设的土地上,很难使人与三千多年前的古艾侯国都城联系在一起。但自古以来龙岗坪的村民们经常能在自己田间屋后,拣到一些古老的东西。1988年,龙岗坪水车村一组村民车金华家准备做新房子,正当车金华给房子下脚之时,他的锄头碰到一块坚固的石头——是一块墓碑。墓碑上镌刻有这样的字:嘉祐二年,丁酉岁十月六日己酉,葬于龙坪古城之西,从先翁姑营也……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证明此碑乃是宋朝的墓碑。

敏感的村民注意到,墓碑上“龙坪古城之西”这一行字,这说明他世代居住的龙岗坪在宋代有一座古城存在。在墓碑出土处以东的一片田地里,村民还说,此地曾有一块宽约5米、长10多米的凸起地块,不像一般意义上的田塍。按村民的说法,这就是商周时期艾侯国遗留下来的土城。

虽然这只是种猜测。但熊耐久认为,按照史料上的记载,古艾国都城必是此处无疑,也许几千年下来国都土城早已被风雨摧毁。

艾侯国的居民为越族之说

熊耐久老人如此坚信不疑,除了依靠史料记载,龙岗坪积淀深厚的历史也是一大原因。

商周时期,龙岗坪先民在这里进行过怎样的活动?1974年,在龙岗坪发现的商周遗址揭晓答案。熊耐久说,整个商周遗址,长达200米、宽100米,地面遗物以石器居多,陶片次之,这些器具多为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皿,陶器烧制技术明显提高,而且纹饰更加多样化。石器有石斧、渔网坠等,其中一件为石斧,造型别致,刃部锋利。渔网坠利用自然石在两边各打一缺口,用以系绳,“由此可以知道,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的,商周时期龙坪岗已经成为一个中心点。”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