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古艾国遗址,寻找消失的诸侯国(2)

2009-05-26 11:4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修水县长期从事文物研究的陈靖华先生则认为,新石器晚期到夏朝,修水的氏族部落属三苗族,后来被中原民族打败,分化瓦解,三苗之称逐渐消失,随后

修水县长期从事文物研究的陈靖华先生则认为,新石器晚期到夏朝,修水的氏族部落属三苗族,后来被中原民族打败,分化瓦解,三苗之称逐渐消失,随后中原民族一部分人南下,又与瓦解的三苗族杂处,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越族,而艾侯国建立时,江西区域处在中原文化的边缘,史书称为蒙昧荒蛮之地,艾侯国的居民就是属于越族。修水古文化遗址上的遗存集合印纹陶,都被历史学、考古学认定是三苗族、越族文化遗存。

陕君墩与艾佚侯之墓

与龙岗坪遥遥相对的,还有一座孤零零的大型古墓,而古墓的名字“陕君墩”听起来似乎意味深长,那么,它的主人是谁?它与古艾侯国会有关系吗?

“陕君墩”完全是凸立在一片水稻田上的,古墓口与旁边水稻田相连,水稻田的地势高于古墓底,从墓口钻进去必须趴下整个身子,因为该墓还没有任何保护设施,多年的雨水伴着泥土流入,地上已经堆积了厚厚的一层淤泥。打开手电筒细看,古墓内部墙体依然十分坚固,其独特的结构和精美的雕刻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墓室结构由条石和斜石所砌,分为三部分:前面部分为通道,约2米多长,通道口还可以看到门闩的洞口;中间部分为供奉厅,长宽都达到3米多,顶部竟然建成了八边形,然后逐层叠开,向上缩小,一共八层封到顶;后面部分则为墓室,长约3米,顶部可以看出是鲤鱼背形状。据传,这座墓发现于清嘉庆年间,从墓顶进入墓室的,但发现时墓室里就没有棺木与陪葬品,可能更早的时候就被人盗过。

古墓究竟为何名为陕君墩呢?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吗?熊耐久说,到周朝的时候,艾侯国依然存在。约公元前11世纪末,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王朝,西初周年,大封诸侯国,历史记载达到71国,除封姬姓诸侯,也有异姓诸侯,其中就有不少归附周朝的小国首领,艾国当属于这一范围。《汲冢逸周书.世浮解》还说:“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

《义宁州志》的记载似乎能够解开墓名与古艾国的关系之谜,文说:“按此或逸周书、武王时艾佚侯之陵也。曰陕君者,武王都陕,艾受封于陕。故名与之。”此文的意思是:此墓可能是周朝时艾佚侯的陵墓,因艾佚侯受封于周武王,而武王都城在陕西,故其侯君之墓,唤为陕君墩。

不仅如此,当地还有一个传说是,王莽避难的时候曾经躲藏在这里,但这只是个传说难以找到根据,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至少能证明,这是一座西汉古墓,可能与艾侯国会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到底这是一座什么时代的古墓呢?

但这种说法依然被否定,根据省考古所专家来到当地的调查考古,认为这座古墓应该不是唐代以前的,因为唐朝以前没有这种石墓风格。

古艾国的消失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偏远的古艾国就不复存在。

那个时候,南方地区主要存在三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江浙一带的吴国、越国和长江中游的楚国,江西正处于这三个诸侯国疆域的交界处,周边小国不断被灭。古艾国也被吴人所占领,被划归吴国管辖,艾侯国由此改称为艾邑,但治所仍在龙岗坪。

到了东汉时期,艾作为县一级行政机构,隶属于豫章郡管辖,治所仍在龙岗坪,直到隋朝开皇三年,实行裁郡并县的政策,艾县治所龙岗坪才被撤除,艾县名称逐渐消失。

但几度作为古艾地区中心的龙岗坪,却有古迹不断被发现。在距离龙岗坪古国遗址2100米的地方,这里是渣津镇坪上,原为耕地,现在一个机砖厂已经在这里四处开挖。在地面上许多土层被推开的地方,随处可以见到一些方砖,呈青灰色,多为长方形,甚至有些地方没有完全被推开,还保留着原来砌成的形状,每块砖都有一面饰有图案。

“毫无疑问,这里是个古墓群。”熊耐久说。1974年,当地地质大队在此修建大批住房,墓葬都被压在地底下。两年后,江西省博物馆现场清理考证了一座古墓,墓内出土遗物有陶罐、陶盉、陶壶、陶盘、铁刀等共计15件器物,经考古鉴定为东汉早期墓葬。“不仅如此,有些居民在坪上也能捡到一些东西。”有居民就曾经从坪上拣来的两个陶罐,一个是大口大肚的,另一个是小口大肚的,外面都印有布纹。在以前,在坪上的古墓群中随处可以发现这种陶器。

“从墓室规模、墓砖图案,以及陶器、铁器出土于此处墓葬群,充分表明了当时艾地的手工业技术有较高水平。”在熊耐久看来,不论古艾国消失之后变成艾邑还是艾县,龙岗坪一直都属于古艾侯国延伸下来的部分,地底下还隐藏着多少古国秘密,在被发掘之前依然是个谜。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