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消失的古格王朝,走近古老的西藏文明(2)

2009-05-27 14: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再往下的几个区域,就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因为这里海拔高,年平均气温很低,很少有树木,所以当时很多建筑都是就地取材,比如墙是用土夯筑,或者

再往下的几个区域,就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因为这里海拔高,年平均气温很低,很少有树木,所以当时很多建筑都是就地取材,比如墙是用土夯筑,或者打成土坯垒砌而成。而更多的是在山体上开掘而成的窑洞。这些密密麻麻的窑洞让人想起白蚁窝。

走进这些窑洞,可以触摸到当年古格人生活的艰辛。这些窑洞的间数,少的是一间,专家们叫单室洞;多的有4~5室洞,相当于今天人们所说的三室一厅、四室一厅。靠外边的洞往往比较大一点,有灶,显然是一家人做饭、吃饭,商量事情的公共活动场所。里边再套有一些洞室,作为卧室或储藏室。

后来查明整个古格都城有879个窑洞,可能有一些倒塌被掩埋的还没有被发现。如果按照功能区分,只有近1/3用于居住,其余的有作为仓库、佛堂来使用的,还有作为防卫来使用的。至于古格都城当年有多少人口,张建林比较慎重,他认为,1/3就是200多个窑洞,每户按5口人计算也就是1000多人。

那么,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阿里是怎样供养着这个庞大的王朝呢?实际上,从历史文献记载到现在的资源调查,阿里地区有咸水湖,出产湖盐。这是古格王朝的一个重要的财政来源。

另外,古格王国的中心地带象泉河谷是半农半牧经济,有传统的灌溉农业。古格人很早就掌握了灌溉技术。今天,札达县和普兰县仍然被认为是阿里地区的粮仓。因此,在当时养活这么一个区域的一定数量的人口看来是没有问题的。

墙壁上的故事,彰显灿烂的宗教文化

古格人在这个天高地广的家园里,不但充分地利用大自然的微薄给予,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宗教文化。

尽管吐蕃王朝最后的掌权人达玛大肆灭佛以后的一百年当中,西藏佛教一直处于黑暗的时代。但古格王国却在建立之初仍将佛教尊为国教,重新确立了佛教的神圣地位。如今古格王朝已经灰飞湮灭,但古格人所创造的灿烂的宗教文化,仍然被留在废墟的墙壁上。从遗留在古格都城里的巨大的寺院,不难想象当年古格王国香烟袅袅,人头攒动的朝佛盛况。

今天,札达县的托林寺就是当年古格王国刚刚建立时,由一位出家后取法名为拉喇嘛已休的王室成员建立的。

关于这位喇嘛,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为了找到重金迎请印度高僧来到古格传教,他曾率兵攻打邻近的穆斯林国家噶洛,以索取黄金。但不幸兵败被俘。噶洛国王要古格王国用和已休体重相当的黄金来赎取他的性命。待古格人凑足了黄金时,已休却要前来营救他的人用这些黄金去迎请印度高僧,自己则心甘情愿地死在了噶洛国王的屠刀下。

古格王国的诚意和拉喇嘛已休的献身精神,感动了印度高僧阿底峡大师。他于1042年来到托林寺,在这里住了整整3年。在这期间古格逐渐发展成为西藏西部佛教文明的中心。当时来自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等地的艺术家和工匠陆续汇集到这里,修建寺院,绘制壁画。古格从此开始了与外界频繁的交往。今天保留下来的这些壁画,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色泽仍然鲜艳。

1997—1999年,专家对托林寺考古发掘,发现了一些早期壁画和佛塔。今天,托林寺仍然保存着大量壁画,其风格看起来是该寺初创时期的作品,也就是说可能是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由外边请来的一些画家所作,所以带有非常浓厚的异域风格。

古格王朝在他鼎盛时期曾经成为西藏西部佛教文化的中心,但它仍然避免不了外来宗教文化的渗透。当时曾经有一些带着特殊使命的西方人来到这个神奇的国度。

据西方传教士记载,传教士最早进入古格是1624年。当时在果阿教区有一个传说:在喜马拉雅山以北,有上帝传播福音的遗迹,所以他们要去寻找上帝的这个遗迹。另外,那些传教士从遥远的欧洲被派驻到东方来传教,他们总想扩大传教的范围。他们到了古格,发现一座城堡在一片荒漠之中拔地而起,城堡里住着五、六百人,诵经的声音从各个寺院里传来,袅袅炊烟从各个窑洞里飘出,就像梦幻般的海市蜃楼。

然而,文献的记载必须有考古发现才能证明它的真实性。

专家们在一个洞子里发现了一个用纸和布糊成的面具,这个面具从外观看像个骷髅头,它是喇嘛教里跳神时戴的那种面具。

经过仔细察看,发现纸面上有一些西方文字。后来,经北京天主教爱委会主教团的几位主教辨别,认定是葡萄牙文的圣经。这个发现正好与史料记载吻合,当年来到古格王国的传教士就是葡萄牙籍的,他们使用的是葡萄牙文圣经。

政教的尖锐纷争,导致王朝的灭顶之灾

据西方传教士记载,1624年8月,正当古格王朝的国王和僧侣集团首领的矛盾日益加深之时,葡萄牙籍传教士来到了古格。

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威胁的国王便想到了利用外来宗教,遏止日益强大起来的僧侣势力。

于是,包括王妃、王子和公主在内的王室成员,很快接受了洗礼,成为第一批教徒。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