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访神秘的古代墓地,揭开古鱼国的千古之谜

2009-05-03 15:5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1975年,在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考古发掘工作紧锣密鼓一般展开,他们发觉的就是传说中的古鱼国墓地。

1975年,在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村民们日复一日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一天,村长杨列无意中刨到了一个土坑……

开始,杨列村长并没在意夹杂在泥土里的零散马骨,刨到后随手就扔到了远处,黄土地里似乎有更为神秘的东西在召唤他,随着挥舞的锄头落地,迸出了清脆的响声,杨列弯腰察看,发现了一块古怪的铜疙瘩。

他用手扒拉掉泥土,发现这块铜疙瘩非同一般,上面居然镂刻着细密的花纹。

村民们停下手中的农活,闻声聚拢而来。

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用手刨开泥土。不久,竟然刨出了更多形态诡异的铜疙瘩。

敦厚老实的村民一时间不知所措,他们盘腿坐在田埂,商量怎样处理这些古怪的铜器。

更让他们担忧的是,这也许意味着一种不祥的征兆:这些古怪的铜器会不会带有某种远古的咒语呢?

农民在田间发现离奇铜器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

宝鸡市文管所的所长李仲操,当即派遣大学毕业未久的卢连成前往茹家庄。

当卢连成风尘仆仆赶到现场的时候,村民们仍旧围在铜器的周围,每个人都对铜器投以惊奇的目光,期待专家前来揭开其中的谜底。卢连成回忆说:到了现场一看,出土铜构件的地方,马骨头已经露出来了,而且有些马骨头已经从坑里被取出来,凌乱地散置在坑边。

从村民结结巴巴的言谈之中,似乎难以找到有用的线索。

卢连成走到土坑旁拣起那些铜疙瘩,根据考古常识,这些绿锈斑驳的铜疙瘩显然是小型的青铜构件。

茹家庄是西周遗存和墓葬分布密集的地区,而青铜构件又是比较典型的西周器物,卢连成判断,他们的脚底下极有可能埋藏着西周时期的遗存。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青铜构件仅是冰山一角,一个史籍失载的古国即将显露面貌。

考古发掘工作随后紧锣密鼓一般展开,手铲开始叩开远古时代的遗迹。

卢连成首先清理出车轮印痕,它位于土坑边缘。紧接着,在手铲的拨弄下,一些骨头逐渐脱离出泥土,这些泛黄的骨头从外观看来不像人骨,而是某种动物的骨骼,而后,愈来愈多的出土的骨头,大体能够拼凑出马的骨架。

加上刚才的车轮印痕,卢连成基本能够断定,目前清理的是一座陪葬车马坑。

就在此时,令人诧异的情况出现了:

卢连成仔细端详手中泛黄的马骨,不知为何,马骨都带有一些损伤。

在编号为茹家庄1号车马坑的坑底,陆续出土了6匹马骨架,令人不解的是,马骨交叉错位,布局极其凌乱。

对于马骨凌乱的原因,专家们设想的第一种可能情况是:在埋葬车马的时候,其布局形制还是完好的,但是随着马的尸体逐渐腐烂,原本填实的土坑出现了空隙,日久时长,墓土因为缺少支撑而自然坍塌,由此导致马骨的凌乱。

宝鸡市博物馆的胡智生认为,这个土逐年来塌得很实,所以把马骨架都压得变形了,导致马骨架有些地方折断、变形,或者移位的情况,这是凌乱造成的基本原因。

但是,随着挖掘工作的进展,这样的观点受到很大的质疑。

考古工作者在邻近区域又挖掘出一座同时期的车马坑,这座编号为3号车马坑的形制规模与先前挖掘的1号坑类似,然而,3号车马坑却保存得极其完好。胡智生介绍说:3号车马坑里有一共6匹马,它这个马摆放得非常整齐,都在车辕杆的左右。

如果按照原先的解释,3号车马坑同样也会遇到由于尸体腐朽而导致墓土坍塌的现象,但这里出土的马骨并不凌乱,看来墓土坍塌并不是导致车马坑马骨凌乱的主导原因。

一种不详的预感笼罩在卢连成心头,他想到了第二种情况,根据以往的经验,凌乱的主导原因常常来自于盗墓,考古专家将其称为“扰洞”。

卢连成解释说:如果经过盗扰,这个遗物骨骸部分移动是有可能的。

宝鸡地处关中地区,这里是西周文明的发祥之地,其历史悠久,出土文物众多,所以时常受到盗墓贼的光顾。

盗墓者在搜寻地下珍宝的时候,是不会考虑文物保护问题的,他们经常为了偷盗的顺利而随意的搅乱坑穴。这会不会是导致车马坑凌乱的主要原因呢?

卢连成难以克制自己的担忧,如果一号车马坑真的因为盗扰而变得凌乱,那不仅意味着考古工作的徒费功夫,更重要的是,国宝也会因此而流失。这种情形当然是考古队员最不愿意见到的。

按照考古学常识,车马坑作为陪葬坑,其附近必然有重要的墓葬,也就是拥有这些车马的主人的墓葬。墓葬究竟埋在哪里?他们有没有遭遇盗墓者的光顾呢?卢连成急于找到问题的答案。

趁着挖掘车马坑的间歇,卢连成在周围寻找主墓墓葬的踪迹,他看见不远处有农民在田间劳作,于是走过去跟老乡们聊天,希望得到新的线索……

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他的注意,村民告诉他,这片梯田不适合种植庄稼,原因是这里的土壤与别处不同。

职业的敏感让卢连成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坚硬的土壤令农民苦不堪言,但是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却是个好兆头,它提供了某种重要的信息。卢连成解释说:因为它这种夯砸的土同一般的黄土不一样,结构很致密,而且经过人为的夯打,所以它这个硬度比黄土硬度要高得多,而且土里头夹杂着一些五花的花点。这个夯土是一个重新构筑的墓土,所以它的成分也和纯天然的黄土不太一样,夹杂了一些炭渣、五花土和其他的一些陶片。

考古钻探工作重新展开,他们用皮尺圈出老乡指认的硬实土壤的范围,用白灰在黄土台塬上画出重点清理的方位。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