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与巨石堆相距两个山头的地方,专家们发现了最为精美的一通鹿石。它的地表高度接近3米,上面精心雕刻了13只鹿图腾的形象,它们腾空飞翔的姿势似乎正背负着原始先民们的某种神秘祈愿。
通过对不同鹿石上图案的鉴别,专家们断定它们的年代横跨了从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500年的时间,这500年或许正是独目人部族统治三道海子周边地区的时期。
而就在鹿石散布的区域内,专家们还发现了多达上百座的石碓,它们虽然在规模上无法和巨石堆相比,但基本形制都大同小异。
专家们的发现还不止于此,三道海子的先民们在山谷里还留下了令人生畏的杀人石。
早期的游牧先民生性尚武,在部落战争中每杀死敌方一人,就要立下一块石头作为标记,成排林立的杀人石昭示的是一个强悍血腥的年代。
先民们质朴浪漫的另一面则保留在了早期的岩画上,这是一些充满了稚拙之趣的动物画像,它们线条简洁,但姿态极为生动逼真。
鹿石,石碓群,岩画,杀人石,一切的原始遗迹似乎都在给后人一个确切的指引。那是一个强大的原始部族,他们生性尚武,飞翔的鹿是他们共同的图腾。他们曾经在某个重要时刻,为了一个共同的信仰,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巨石堆。
但是,时隔两千多年,那个神秘的独目人部族究竟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要让这样一座庞然大物伫立在自己的领地里?它在当年的确切用途又是什么呢?
专家们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无疑是困难的,但他们一直在作着努力。
作为巨石堆的发现者,现年73岁的王明哲先生在当年就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仅仅看巨石堆外在的直观形象,它给人的第一感受就俨然是一座巨型陵墓。而在草原民族的埋葬习俗中,用石块垒筑石碓墓是他们由来已久的传统。王明哲先生在他的考古生涯中,就曾发掘过几十座石碓墓。
发掘过的石碓墓虽然规模很小,但它垒筑的方式和外在形制都与巨石堆如出一辙。据此推论,石碓规模的大小反映的或许只是墓主人生前地位的不同。
研究草原文化的学者张志尧先生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同样认为,巨石堆庞大的规模只是表明它是更高规格的墓葬。
如果我们对三道海子独目人部族的猜想得以成立的话,巨石堆或许就是当年部族首领的王陵,但是,结果真是这样吗?吕恩国先生有完全不同的观点。
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们在巨石堆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吕恩国先生认为,要破解巨石堆的身份之谜,最关键的切入点是探究古人的宗教信仰。
萨满教是中亚早期游牧民最神圣的原始信仰,他们认为世间由两个世界构成,上天是神灵的世界,人世则是世间万物的家园。而每天的祭祀活动是他们原始信仰中不变的主题
作为沟通上天和人世使者的萨满巫师在原始部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原始宗教信仰的神秘气氛里,先民们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祭祀活动。为了更好的传达上天的旨意,他们将部族的图腾——鹿的形象刻画在石柱上,并且将它们抽象成飞翔的形象。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动员部族的力量,垒筑起高高的祭祀台。
可以想见,每当篝火燃起,神圣的萨满教巫师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高大的祭祀台,一场凝聚部族力量的原始祭祀活动就此开始了。
原始先民相信,这样的祭祀仪式必然能够获取上天的感应,并得到上天最正确的指引。
吕恩国先生的推想与巨石堆墓葬之说大相径庭,他确信,三道海子大大小小的石碓应当是古人不同规格的祭祀台。规模最大的巨石堆无疑是当年最神圣的祭祀场所,吕恩国先生称之为太阳神殿。
当我们将众多的遗址和专家的观点摆放在一起,三道海子的巨石堆之谜似乎依然没有得到破解。它究竟是墓葬还是太阳神殿,专家们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毕竟,围绕着巨石堆还有太多的谜团没有解开。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