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国,有记载可查的历史共有800多年。这个神秘的国度,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她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她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
活在历史与传说中的神秘国度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扞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西北去都护治所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墨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车师千八百九十里。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jiā)苇、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率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tuó)它。能作兵,与婼(ruò)羌同。”
…………
楼兰,这是一个被记载在史书里的名字,一个在传说中被提及的名字。它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中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小国。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楼兰”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根据《史记》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楼兰受月氏的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被匈奴所管辖。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在西汉时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有居民14000多居民,士兵将近3000人。
这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在汉朝以前,中原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第一个闯进楼兰历史中的汉人,恐怕就是张骞。
在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之前,汉朝对西域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对楼兰的了解都是通过道听途说完成的。在当时人们的印象里,西域是一个游荡着匈奴人的荒凉土地,是个有去无还、有死无生的地方。
一心建立功业的张骞没有被传说的恐怖氛围吓倒,毅然上路,走出阳关,首先来到美丽的塔里木绿洲。那里就是楼兰。
张骞发现,楼兰人有深深的眼窝,大眼睛,低颧骨,高鼻梁,相貌与汉人大不一样。他们说着如同鸟儿鸣叫一般古怪难懂的语言,用芦苇杆、胡杨红柳作为写字用的笔,写出的文字就像蝌蚪一样,无法识别。
数年之后返回中原,张骞将所闻所见报告给了汉武帝。汉武帝非常重视这个处于天之一隅却位置重要的楼兰。楼兰这个袖珍城邦国家,从此进入了史册。
那时的楼兰国,有时充当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朝政府,周旋在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它的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处在汉与西域各国的交通要冲,汉政府不能越过这一地区去打匈奴,匈奴如果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无从威胁汉王朝。因而,汉和匈奴这两大集团对楼兰都尽力实施怀柔政策。为表示降服,楼兰将王子送到汉王朝作为人质,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了一个王子,以表示在匈奴和汉王朝之间严守中立。
公元前92年,楼兰王逝世。此时,汉朝实力已超过匈奴,因此,楼兰遣使请求汉皇将在汉朝做人质的王子送回去继承王位,此举有讨好汉朝的意思。然而,在汉朝为人质的楼兰王子已经因为触犯了汉朝法律而被施以宫刑。王子若回到楼兰,难保不会因怨恨而归附匈奴。因此,汉朝庭无论如何也不答应楼兰人的请求。不知内情的楼兰人只好回去另择王子继承王位,并且又选了两个王子分别到汉朝和匈奴做人质,送到匈奴去的王子名叫安归。可是,新即位的楼兰王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趁这个机会,匈奴把安归送回去,扶上了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