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考古发掘全记录:揭开江西龙虎山悬棺的未解之谜(二)(3)

2009-08-19 12:47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谢建根: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整个龙虎山旅游集团向外发出了悬赏30万、悬赏40万,大家对这个就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今年,就是2009年1月份,香港有个奇

谢建根: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整个龙虎山旅游集团向外发出了悬赏30万、悬赏40万,大家对这个就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今年,就是2009年1月份,香港有个奇人叫做肖旺强,他说我能不能想什么办法搞一种方法,这个更简单,或者是用什么办法可以到龙虎山去试一试。

肖旺强带着他的朋友李海清来到了龙虎山,他在研究了龙虎山地区的悬棺的情况以后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悬棺吊装方法!

肖旺强:我想呢,就是说用什么办法,就不要滑轮,不要绞车,只要用人力和木头、绳索啊,再接近古人两千多年前那个方法,我就想以后慢慢地琢磨琢磨,就琢磨出一个办法。

肖旺强认为,古人并非采用的那种滑轮的悬吊方式,很可能是将棺木放在一个双层的固定木架当中,通过绳索随意调整木架的高度,而将棺木送至崖洞的,肖旺强和专家们也在论证这种方法。

他们的方法是首先将棺木运送到悬崖洞穴的下方,再将绳木结合的牵引装置固定在山体上,当棺木提升到洞穴的高度时,由事先进入洞穴的人员将棺木拉入。

谢建根:我们织布的机子不是这样一拉一上、一拉一上的原理,把那个经纬线交织起来吗,靠这个一拉一拉,他把这个原理运用到这个吊装上来,一拉就往上抬,一拉又往上抬,他是用这个。但是这种办法我看了一下也蛮科学的,比我们的方法还更省事,为什么呢?他就是用绳子和木棍,没有其它的机械。

接着肖旺强他们就在龙虎山选用适合的原木和绳子,由当地李氏兄弟从山的背后运上山去。为了防止演示中出现安全问题,在龙虎山肖旺强与专家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肖旺强的朋友李海青:当时确实担心,连木头和绳子算下来它这个总重量,也都有五、六百斤,如果再加上人站上去进行演示,这个重量那就是上千斤了,有一百多米那么高,下面又是芦溪河水,这可想而知,万一出现什么问题,那是不堪设想的。

2009年1月2日演示那天,吊装人员全都到位了,绳索也从后山固定在山顶上。

李海青:我和肖先生两个,这时候可以说心是绷得紧紧的,心里边可以说非常紧张。当我们叫号往上拉的时候,这个悬棺一步一步地往上升,当升到崖洞那个位置的时候,当把这个悬棺往里面抬,把它放进去,这个时候我们的人才算松了一口气。

当人们冷静下来后,发现肖旺强发明的这个运送悬棺提拉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针对龙虎山特殊地貌来说,仍然存在运输、安装和如何保证安全等难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使得专家也感到为难。

谢建根:我说这个就是有一个缺陷,你这是轻的,假如说拉我们这个一、两千斤重的棺材你拉得动吗?你靠人拉,他是这样的,一个人抬一下,这边一个人拉一下,靠这样子,没有轱辘,那它的摩擦系数就很高。

如果是这样,龙虎山的悬棺是如何放到悬崖上的这个难题仍然是一个谜,究竟有没有新的办法呢?

这个就是肖旺强先生的模型,我们说这个模型看来只用绳索和结实的木料,看来是比较符合当年春秋时期,人们的生产力水平的,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这么些大的木料,必须这个木料本身都相当结实。这些木料如何把它们从山顶上放下来,怎么把它们固定在山上,这一头保持固定不动。因此讲,肖旺强先生的这个方法似乎也有他不大合理的地方,所以说呢咱们的龙虎山地区,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曾经生活在这片热土之上的先民们,是如何去完成这个现代人看起来,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的。所以说呢,还是想到那些办法继续悬赏,这回有没有结果呢?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