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文物研究的需要,专家们根据残存木片,还原出完整的青冈木筒形状,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明末,扮演那位发明木筒装银法的老木匠,问问他,为什么会设计这么怪异的藏宝箱。
这是枞木,由于它木质坚硬且不易腐烂,所以成为古代皇室做棺椁的首选木材。但是,制作木筒的青冈木木质,比做棺椁的枞木,还要细密得多。
那么青冈木又是怎么变成装银锭的藏宝箱的呢?根据木筒残片的半径,我们可以推断,木匠选择的是青冈木最粗的位置,先锯成长一米的木棒,然后竖着一剖两半,最后再把中间挖空,这个空间虽然看上去很小,却能装下500两银子。木筒放进银锭后,再把两端钉合,一个藏宝箱就此完工。
那么,除此之外,青冈木有什么独特之处,张献忠为什么偏偏选择它来藏宝呢?由于青冈木质坚硬,不易腐烂,所以它非常适合装载需要水运的物品;青冈木虽然经过了加工,但却完整地保留了原木的外型,所以非常隐蔽,不容易被人发现;当时张献忠既要提防士兵哗变哄抢财宝,又要防止财宝被敌军掠走。所以用青冈木筒装银,其实最合适不过。
但这些推论难道只对张献忠适用吗?谁都无法下定论,所以,即便挖出了木筒,也不能由此认定银子就是张献忠的。难道“千船沉银”只有这么几个孤证吗?
这个推论让方明感到沮丧,但如果江口沉过宝贝,那么这些年里,应该不会只有七枚银锭出土。那么,肯定还有其他宝贝被捡拾者偷偷了藏起来,于是,他决定找江口村民打探虚实。
村民1:一个是武长福,在铲晃钩当中,很细的个鱼线钩起一个银鞘宝。
村民2:一个金片子,也不大一点点。
村民3:我晓得姓帅的捡过一个杯子,有的说是金杯有的说是银杯。
金杯、金簪、银锭,这确实是好东西。可是呢,我们只是听见了,而没有用眼睛看见,仅凭几个人说,我曾经见过,难道这个话就能证明张献忠的巨额宝藏就在彭山的江口吗?恰恰在这个时候,彭山当地的一个民间收藏者徐先生却说呢,他有五件从江口打捞出来的文物,并且他确信这肯定就是张献忠的沉银宝藏当中的一部分。
彭山县民间收藏爱好者徐成云:银牌当时专家估价六万一个,银马专家估价四十八万,银盏专家估价三十五万。
这将近百万的估价,是2008年四川嘉禾拍卖会上,由专家估算的。一般来说,文物价格的高低由器物的大小、年代和稀有程度来决定,但是由于银价相对不高,所以银器的估价也比较低。而徐成云这五件东西都是银器,并且只有三百年历史,况且器物也不大,那么专家估价为什么会高得反常呢?徐成云是普通工人,他又是从哪里得到这些珍贵的银器的呢?
彭山县民间收藏爱好者徐成云:我奶奶家里面,他们的应该说是他们的父亲发现的这个东西,应该是清朝年间就有的了。
原来,银马和银盏是徐成云的传家宝。但三件赏功银牌,却是他从首饰铺里捡回来的。
彭山县民间收藏爱好者徐成云:当时熔了几张了,还有一张已经看到下面都剪了一部分。要是当时不把它交换起的话,可能就全部熔化完了。
这就是徐成云“捡来”的三枚银牌,它们造型一致,而且牌面都写着赏功两个大字。每个银牌直径约20厘米,但重量却只有一两。张献忠自称“黄虎”,而银牌牌首恰好是凶猛的虎头形象。而银牌表面的这些霉变和断裂,似乎就是水流冲刷的遗留痕迹。难不成银牌真是张献忠的吗?
带着这些疑问,徐成云来到北京。三件赏功银牌被送到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所,在文物专家苏荣誉的工作室接受检测。苏荣誉擅长以科技手段检测文物,他曾成功地破解何家村“唐代皇室金银器”之谜。这次,他又有什么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