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0日上午,四川彭山县江口镇岷江大桥,引水工程施工现场,挖掘机像往常一样挖起一铲砂石准备倾倒,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一铲,挖出了一个神秘宝藏的巨大秘密。
工地负责人谭永贵:突然一个大木头落下来的时候,宝物一滚出来以后,搬石头的人最先发现,他捡着就开跑。周围的群众一看到以后也蜂拥而上,大家就纷纷地抢了。
接到施工队的报案,派出所民警立刻赶往施工现场,并迅速封锁工地,但是他们还是来晚了一步。现场凌乱不堪,宝物早已不翼而飞,甚至连宝物出土的痕迹都消失不见,只有一根烂木头孤零零地扔在乱石堆里。
袁志勇:当时已经不存在银锭了,就只剩下青冈木。
二十分钟后,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案发现场,方明是彭山县文化局副局长,从事文物工作已经30年了,然而当他看见这些烂木头时,却显得异常兴奋。
文化局副局长方明:我们民间传说张献忠沉银就是这样藏的。
有人说,张献忠死后留下来的财产有多少呢?几千万两白银,按照明末那个时代,我们说一两白银折合人民币购买力相当于三百元钱的话,就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我们现在三十亿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我们就可以想一想,这笔财宝的数目是多么惊人。但是,张献忠死于刘师,好像又没有什么子嗣,所以关于他的这笔财宝到底去哪了,历史上呢一直是在议论纷纷。
张献忠,明朝末年陕西农民起义首领,在同期的农民军首领中,张献忠以诡计多端而著称。明朝崇祯时期,灾荒连年,颗粒无收。张献忠率领一只由灾民组成的军队,四处抢掠明朝政府,并迅速积累起数额巨大的真金白银。1644年,张献忠占领四川成都,建立大西国。然而两年后,张献忠意外身亡,而他所拥有的巨额财宝,也在一夜之间不知去向。巨额财富为何神秘地消失了?
根据史书记载,张献忠自幼好武,骁勇善战。但就在1646年秋天,他遭遇明军和清军南北夹击,张献忠明白,恶战将不可避免,为防止财宝落入敌人手中,他预先将巨额金银藏在四川一个秘密的地点。
由于史料对此事记载非常翔实,所以在张献忠死后的三百多年里,有无数探险者到四川寻宝,但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找到这个巨额的宝藏。
然而,2005年江口挖出了不明宝物,传说中的张献忠宝藏再次闯入人们视野,难道这个让人眼红心跳的宝藏就藏在江口?
文化局副局长方明:因为这个青冈棒就是我们民间传说张献忠沉银就是这样藏的,虽然没看到银子呢,但是有这么一个东西了。
青冈木碎片最长的一根大约120厘米。而这些破木片,刚好拼接出半只木筒的形状。
文化局副局长方明:当时我就笑了笑,我说那个因为农民不要青冈棒,就把它丢到旁边,我说那个东西最好,给我捡过来,他说你要这个烂东西干什么,我说你管不着。我说我觉得这个青冈棒的话,我说可能比你们捡到的那个所谓的银锭,这个价值还要高。
这就是复原后的青冈棒,它由两个半筒扣合而成。中心位置恰好形成一个长约100厘米,直径15厘米的圆柱形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用来装银锭的地方。但木筒怎么会埋在3米多深的河底呢?
江口位于成都西南方,自古以来,江口镇就把守着成都出川的水路要塞。根据当地的传说,当年大西政权刚刚稳定,张献忠却突然决定离开成都,经锦江南下。在开拔之前,他下令把所有的金银财宝都搬到船上。
然而当船队来到江口时,张献忠却突然下令停止前进,并命令将船上所有的金银财宝都沉到水下。而几天之后,所有参与沉宝的士兵,都神秘地集体死亡。这个故事在彭山民间流传了300年,而传说中的沉银地点,就在挖出银锭的岷江大桥附近。民间传说难道是真的吗?
方明认为,在这里出现青冈棒,意味着张献忠用木筒藏银的传说,极有可能是历史事实。所以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张献忠巨额宝藏,很可能就在江口。而就在这时,工地监工主动交出了一枚银锭。
彭山文化局副局长方明:我拿到手上一看,这个我说应该是明代的,掂了一下重量,我说估计在五十两左右。
这枚银锭宽约13厘米,高10厘米,刚好能放到青冈棒中。既然目击者声称,宝物是装在青冈棒里的,那么,银锭数量肯定不止一枚。
彭山文化局副局长方明:当时我们了解的也就是说,有两、三枚,有的说四、五枚。
青冈棒用来藏银锭的空间足有1米多长,而这枚银锭的边高不过10厘米。即使把五枚银锭摞在一起,也只能填满一半的空间。
彭山文化局副局长方明:拿了个银锭在木筒里一比划,我说不对,应该有十枚。
这就是说,至少有九枚银锭丢失。神秘的“张献忠宝藏”刚刚露头,又消失在茫茫人海中。随着时间流逝,一切都可能发生,银锭还能找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