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神秘银锭引出的张献忠宝藏(一)(2)

2009-11-21 10:06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案发当晚,在彭山县公安局的会议室里,一个由干警和文物管理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紧急成立。从回收的这枚银锭来看,丢失的那九枚银锭,文物价值巨

案发当晚,在彭山县公安局的会议室里,一个由干警和文物管理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紧急成立。从回收的这枚银锭来看,丢失的那九枚银锭,文物价值巨大,因为这些银锭是证明张献忠江口沉宝的关键证据。但银本身也是贵重金属,哄抢者如果不明白银锭的文物价值,为了销毁证据,很可能会把银锭改铸成其他银器。而此事一旦发生,银锭上的铭文和铸造工艺等关键线索都将全部丢失,损失无法估量。因此调查组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将银锭全数追回。然而,银锭流失已经整整一天,很可能早就离开了彭山县。即使全部追回,还能保证银锭完好如初吗?

随后两天,几个村民主动上交四枚银锭,仍有六枚下落不明。九十六小时过去了,希望越来越渺茫。

彭山文化局副局长方明:最害怕一点就是这个东西流失了,流失以后追不回来了。

此时,一个叫杨富华的村民浮出水面。目击者称,他至少有五枚银锭。

江口民警袁志勇:几个人指认,而且当他时捡到银锭的时候非常高兴,当时的情景非常激动,所以大家都同时指向他。

杨富华交出一枚银锭,并供认,有两枚已经卖到了外地。

彭山文化局副局长方明:我听到这个心一下就紧了,我说抓紧时间核实。不行了,我跟公安部门的人说,我说不行先把人提起来再说。当时公安部门开玩笑,提起来有没有依据,我说有依据,先提人,关起来然后再说,不能把这个东西掉了。

杨富华交代,买主叫冯建新,新津县人。

江口民警袁志勇:了解这个线索以后,我们全体出动,顺着这个线索连夜把这两枚全部追回来了。

但即使加上杨富华捡到的这三枚,银锭总数也只有七枚。这是怎么回事呢?

彭山文化局副局长方明:差了,不到十个。怎么算也不到十个,不到十个,我们就反过来,来分析,那会在哪儿出了纰漏。

难道现场还有遗落的银锭?会不会是杨富华在撒谎?这时大家突然意识到,杨富华只交代了三枚银锭的下落,而此前他曾亲口承认有五枚。

彭山文化局副局长方明:他说他五个怎么才三个,起码他那还有两个。

而这时,杨富华却突然改口称,他确实只有三个,并辩解说,最后两枚银锭他已经送回工地了。

彭山文化局副局长方明:头天晚上提回去,第二天又倒到这个石头上,谁能证明他,没人证明他。

杨富华为什么用这么牵强的理由翻供?是因为害怕?还是另有原因?原来,小时候,杨富华曾听一个神秘的咒语:在江口镇,谁捡到意外之财,谁家必定遭难,除非把意外财全部花光,否则这家人会灾难不断。这让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连夜把手里的两枚银锭埋回工地。虽然几经辗转,但这两枚银锭都已归案。所以,回收银锭总数仍是7枚。

然而这个结论,方明却没有料到。最后三枚银锭到底去了哪里?如果找不到这三枚银锭,方明将无法向所有人交待。他在记忆中反复寻找可能遗漏的线索。突然,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

彭山文化局副局长方明:有一块的话,它是缺损了一个很大一头,缺损了很大一部分。

就是这个缺损,由于青冈棒刚出土就碎成了三片,所以当天在现场,方明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

而缺损处断面发黑,早已朽烂,这正是河水长期浸泡和腐蚀的痕迹。所以很显然,这不是挖掘机铲断的新伤。而这个破损导致青冈棒一头出现约30厘米的空隙,这个空隙,刚好能放下三枚10厘米高的银锭。

彭山文化局副局长方明:基本上应该定性为是早年遗失了。

那么,这些失而复得的银锭,究竟跟张献忠宝藏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虽然三枚银锭的去向得到解决,但方明却发现更严重的问题。因为张献忠用青冈木筒装银,只是个民间传说。宝藏真的存在吗?

一支由灾民组成的军队,能积累下多少财产?如果数量不多,张献忠怎么可能费尽心思藏宝呢?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