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妆楼之谜:神奇传说背后的故事(三)(2)
2010-02-08 13:55
任亚珊介绍:这个人的事迹,他的年龄,还有他的地位,的确跟我们发现的一号墓中室的这个人的年龄很相似,所以我们觉得如果这个墓主人是阔里吉思的
任亚珊介绍:这个人的事迹,他的年龄,还有他的地位,的确跟我们发现的一号墓中室的这个人的年龄很相似,所以我们觉得如果这个墓主人是阔里吉思的话,就应该是死在新疆的这个阔里吉思。
就在阔里吉思去世后的12年,也就是1310年,他的儿子术安长大成人继承了汪古部族的王位,术安向武宗海山皇帝请求,前往新疆恭迎他父亲的遗体回故里安葬,武宗皇帝批准了术安的请求,并选派19名将领和500名精兵,前往新疆博乐找寻阔里吉思的遗骸。史书中记载,当术安找到他父亲阔里吉思的遗体时,发现“死体如生”,于是运回故里安葬。
从梳妆楼墓葬形制来看,墓主人的身份显然非常高贵,而阔里吉思,无论是在元朝的政治地位,还是赫赫战功,无疑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从阔里吉思家族的历史背景看,沽源县一带在金、元时期就是汪古部族的领地。因此,汪古部族的家族墓地建在此处也在情理之中。
汪古部族原本是金朝的镇边将军,在沽源一带守卫着金界壕,以抵御蒙古军队入侵。金界壕,就是金代修筑的长城,现在沽源县还留存有15公里金界壕遗迹。据史书记载,汪古部族就散居在沽源县一带,为金朝长期驻守着边疆。但是,到了金末,汪古部族首领阿敕兀思剔吉忽里,被成吉思汗招降并与之结盟,全力帮助成吉思汗问鼎中原。于是,原本是金国的边防天堑,变成了蒙古铁骑南下的通途。
公元1211年8月,成吉思汗集结10万大军,在汪古部首领阿敕兀思剔吉忽里的引导下,像乌云一样铺天盖地的逼近张北县野狐岭。野狐岭是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水岭;也是历代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冲突的疆界。蒙古军队在成吉思汗的亲自指挥下,将金国的40万精锐部队全部消灭在这千沟万壑之间。史书记载,金军“精锐尽没于此,死者蔽野塞川。”从此,统治黄河以北长达百年的金国逐渐走向灭亡,而蒙古帝国开始在亚洲崛起。成吉思汗为了表彰阿敕兀思剔吉忽里作出的巨大贡献,犒赏他臣民五千户。因此,汪古部族和成吉思汗皇族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么,梳妆楼墓葬内的两具女性尸体到底是谁呢?为什么他们的年龄相差40多岁,却和阔里吉思合葬在一起呢?
任亚珊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发现,阔里吉思先后娶了两位元朝公主为妻:一位是忽达的迷失公主,另一位是爱牙失里公主。忽达的迷失公主嫁给阔里吉思没几年就去世了,死时只有20几岁。之后,阔里吉思又娶了爱牙失里公主。任亚山推测,第一位夫人忽达的迷失因为先于阔里吉思去世,当阔里吉思的遗体从新疆运回沽源安葬时,将忽达的迷失与他一起重新安葬。所以,中室和东室木椁相连,这就证实了考古队当初的判断,这两个人是同时下葬的。而西室的女性则可能是另一位夫人爱牙失里,因为她比阔里吉思晚去世40年多年,所以她的墓室用砖墙与之隔开加以区别,而且棺木的样式也与前两者完全不同,这可能与岁月流逝民族风俗变化有关。
任亚珊介绍:汪古部落的这些部落酋长们,历代都和成吉思汗皇家结亲,都是他们的驸马,可以说没有一个部落,没有一个民族有这么高规格的待遇。也就能看出来这个汪古部落,当时在蒙元时期的这种地位,也就能看出来这个一号墓,当时我们认为这个一号墓规格很高。
据元史记载,从成吉思汗开始,历代元朝皇帝都采用下嫁公主给汪古部族的首领,以此巩固统治地位。从阿敕兀思剔吉忽里到阔里吉思,这样的联姻承续了四代,元朝皇室下嫁公主到汪古部族多达16人。同时,汪古部族的女儿嫁到元朝皇宫做王妃的也有6人。正是通过这种联姻的方式,汪古部族与元朝统治阶级形成了强大的联盟。
这样,困扰了人们多年的梳妆楼之谜就此被彻底解开,所谓辽代萧太后梳妆楼,不过是元代汪古部族第四代首领阔里吉思墓葬上的一座享堂。但是,元朝贵族墓葬历来采用密葬的方式,阔里吉思为什么会在墓上建一座如此宏伟的享堂呢?
任亚珊介绍:可能跟汪古部这个族的渊源有关系,对汪古部的这个渊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是大部分学者倾向汪古部是西域突厥人,突厥人是一种,要是在元代的时候被称为色目人,就是按着记载是面立色白,是一种白种人,跟咱们这边的蒙古人他不是一个人种。因为它是西域过来的,可能这个汪古部族信景教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