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妆楼之谜:神奇传说背后的故事(三)(3)
2010-02-08 13:55
据法国著名的史学家雷纳格鲁塞撰写的《蒙古帝国史》记载,阔里吉思亲王是突厥人,信奉景教。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唐朝时从叙利亚,经波斯传入
据法国著名的史学家雷纳·格鲁塞撰写的《蒙古帝国史》记载,阔里吉思亲王是突厥人,信奉景教。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唐朝时从叙利亚,经波斯传入中国新疆和北方草原一带。因此考古队分析,由于汪古部族来自于西域,他们不仅在生活习俗上和蒙古民族有所区别,宗教信仰也和蒙古族有所不同,蒙古民族当时多信奉佛教。
任亚珊介绍:景教它有一个代表图案是一个十字,十字象征着平定四方。不管是花也好,还是一些图案也好,很多它是十字的东西。恰恰我们在梳妆楼外围发掘的时候,也发现了这种十字的东西,也是在石刻上,花瓣,然后十字。这个也让我们更坚定的认为:一号墓是汪古部人,再一个还信奉景教。
任亚珊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阔里吉思的名字,就取自基督教圣徒的教名:“Georges乔治”。所以,阔里吉思的墓上享堂也就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它既有基督教风格,也有伊斯兰教的特点,甚至还有佛教文化的因素。
任亚珊介绍:当时这个楼子谁来谁看,这些内行的人搞古建筑的人,搞考古的人,谁来看这个楼子都认为是西域的东西,这边没见过,不应该有这个东西。就想到了新疆的那些晚期的,明清的那些长老的墓,他们叫麻扎,也是底下是墓葬,上面是这么个楼子。
考古人员经过比对研究发现,梳妆楼与新疆明清时期一些宗教领袖,或者是地方的王墓极为相似。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下方上圆、穹顶无梁结构,只是在装饰细节上有所差别。梳妆楼是青砖素面,新疆的麻扎则用琉璃砖瓦装饰。但是梳妆楼也曾出土了大量的琉璃砖瓦,那么这些琉璃砖瓦是从哪里来的呢?
任亚珊介绍:后来经过我们的初步整理、粘对,最后我们发现,这些琉璃构件,恰恰都是镶在这个一号墓的楼子上面。门楣、门的两侧,甚至还有它的圆顶,以前全部都是用的琉璃构件去装饰的。可以说当时这个楼子是富丽堂皇,非常漂亮的。
原来考古队以为,墓里出土的这些琉璃构件是随葬的冥器残块。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琉璃构件都是镶嵌在梳妆楼上的。由此可以想见,当初梳妆楼的华丽程度是多么的引人瞩目。任亚珊根据这一发现,请画家用绘画的形式再现了梳妆楼的原貌,让我们看到了700多年前这座建筑的堂皇和气派。
考古队通过对梳妆楼墓葬的发掘和研究,确定这就是活跃于金、元时期汪古部的家族墓地,也只有像他们这样的皇亲国戚,才有可能营造出如此辉煌的陵园。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高贵、气派和张扬,遭致了它的灭顶之灾。在梳妆楼墓葬区,像这样的墓上享堂当初还有三座。这三座墓上享堂略小于梳妆楼,但形制完全一样。而现在,这三座享堂早已没了踪影,只剩下梳妆楼孤立地在大草原上矗立了数百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家族墓地的毁灭?从发掘的情况和毁坏的程度看,这不是一般的盗墓行为,极有可能是王朝更迭、民族仇恨、或者是战争行为。
沽源县地处元朝的大都和上都之间,又是忽必烈察汗脑尔行宫所在地,是元朝两都巡行的必经之路,也是蒙古草原联系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在元末明初王朝更迭期间,沽源一带来自中原地区的大举军事进攻曾经发生过多次,每一次都不可避免地遭受战争的浩劫。其中,破坏最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公元1358年,当时农民起义军将领关铎、潘诚,率领红巾军攻破山西大同,进而取道张家口北上,直逼元朝上都正蓝旗。红巾军所到之处烧杀劫掠、战火连绵,沿途重要的城池张北县元中都、沽源县九连城、察汗淖儿行宫,乃至元上都全部被他们付之一炬,坝上地区两座元朝都城,两座行宫都被焚毁,如今只留下成堆的瓦砾和黄土夯筑的残垣断壁。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止蒙元帝国再次崛起,明成祖朱棣更是亲自统领数十万大军五次北征,这每一次战争梳妆楼都可能面临厄运。因为,作为元朝重要的守边将军家族墓地,是当时农民起义军或明朝军队必然攻击的对象。不仅因为墓葬中可能存在的金银财宝,更大的仇恨来自于王朝更迭、甚至是民族报复。
任亚珊介绍:按照咱们历史上,尤其是一种王朝的更替,还有不同民族的报复,首先是毁宗庙,挖祖坟。这是历史上都有记载的,把你的宗庙要把它挖掉,把你的祖坟要挖掉,要取你的项上人头,让你从根上要灭亡。
在中国古代历次王朝更迭,大部分统治者的坟墓都是后继者攻击的目标,籍此挖断龙脉、破坏风水,以防敌人东山再起。正因为如此,蒙古统治者为了防止陵墓被破坏,所以都采取密葬的方式,地面上不留任何纪念性遗迹,到目前为止中外考古界没有发现一座元朝皇帝的陵墓。而汪古部族的家族墓地因其极具奢华、高贵和气派,尽显身前显赫的政治地位,而招致了多次被洗劫的命运。
2000年初春,坝上的大地刚刚解冻,天气还十分寒冷,考古队就开始对梳妆楼2号墓区进行发掘,以便弄清楚汪古部族墓地的形制、规模,以及传承的时间。同时探究蒙元时期成吉思汗家族成员的丧葬情况。考古队推测,位于梳妆楼西北的这三座墓,其中一座就应该是阔里吉思父母亲的墓,而阔里吉思的母亲,就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女儿月烈公主。
这三个墓的特点原本和梳妆楼一样,墓上曾经有享堂,现在靠梳妆楼最近的一个墓,还存留了2米多后墙基。但是,这三个墓上享堂的规模比梳妆楼要小,墙体边长7米,享堂内地面上铺的砖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式,而享堂前面的露天祭台,青砖风化严重大都成为碎块,考古队称这种墓葬形制为前堂后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