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梳妆楼之谜:神奇传说背后的故事(三)(4)

2010-02-08 13:55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探索发现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刘福山介绍:这里边发现可能不是一次葬,他夫妻合葬就得一个早一个晚,砖有活动的地方,不是像周边很平的地板砖一样,我们就怀疑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刘福山介绍:这里边发现可能不是一次葬,他夫妻合葬就得一个早一个晚,砖有活动的地方,不是像周边很平的地板砖一样,我们就怀疑这里面不一定有东西。
 
     考古队分析,按照中国人的丧葬习俗,家族墓地都是按照辈分排序的,儿子一般葬在父母亲的下方,靠梳妆楼最近的墓有可能就是阔里吉思的母亲月烈公主。因此,考古队决定先发掘靠梳妆楼最近的一个墓。
 
     考古队经过一天的发掘,发现这是一个夫妻合葬墓,墓的中间有一堵隔墙。当考古队清理到2米深的时候,发现棺木已经彻底腐烂,尸骸被泥土包裹。但是,墓里随葬的一些青铜器却保存完好。
 
     刘福山介绍:这个棺木朽烂特别严重,原来那个立体感全没了,究竟是圆形的、还是方形、斗形的,一塌糊涂全看不清了。最后把它逐步清理,清理完了以后就发现在死者头部右侧发现一个小铜镜,在左侧耳朵下边发现一个黄的东西,用竹签一清是一个金耳环。发现骨件两个胳臂上有铜环,一圈一圈的,当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跟现在的镯子一样,最后查资料才知道叫臂钏。
 
  臂钏,是中国古代妇女们胳臂上带的一种环形装饰品,最初多为宫廷妇女佩戴,唐宋时期十分流行。臂钏多用金银制成,不封口,可以调节环的大小,适合丰腴富态的女性佩戴。它既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显示妇女冷艳温婉、妩媚典雅的万种风情。
 
  同时在这个墓里出土的还有金耳环、菊花铜镜和一个流金铜耳杯,铜耳杯是一种酒具。这个铜耳杯制作精细,造型独特,在它的底部还有一个永字。从这些随葬的物品和性别鉴定,考古队认定这是一位女性,虽然她华丽的衣服早已融为泥土,但根据她生前的装饰和生活用具推测,此人身份高贵。
 
  刘福山介绍:清理了东边的完了以后,我们就清理西边的这个(墓室),西边这个经过清理不是,在距地表1米左右的位置上就发现了棺木,棺盖已经一块一块的烂了,土已经陷进去了,给压塌了。棺的深度就40公分,四面墓壁,木板保存的还挺好。
 
  根据棺木的完好程度,考古队判断西室下葬的时间要晚于东室,西室虽然棺木保存比较好,随葬的物品却不多,在墓主人的胸前只发现了一个铜钵,这种铜钵也是一种喝酒的器皿。考古队根据性别鉴定,确定这是一位男性,显然这是一个夫妻合葬墓。但是,他们的埋葬方式却违背常理,这引起了考古队的注意。
 
  刘福山介绍:按咱们汉族人的这个葬俗上,一般是男左女右,东边为上,男的在上手,一般男性在东侧,在左侧;女的在右侧。可是这个墓葬呢,主要特点就是东边的墓是女性,墓室比较大,棺虽然腐烂,但这个规制比西边男性的棺室要大。而且里边出来的殉葬的东西,有金耳环,这个铜镜,这个流金的耳杯,这个臂钏。男性的棺里边殉葬的东西呢,相对来说又简单,又没有殉葬品,仅仅就是一个小铜钵,仅我们现在推断,男性地位没有女性地位高,女性应该是个贵族,男性看来就是招赘的驸马之类的。
 
  考古队判断,这很有可能就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女儿月烈公主及其驸马的墓,也就是阔里吉思的父母亲。至此,考古队经过两年的勘探发掘,在梳妆楼周围共发现清理墓葬30座,出土文物200多件。这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元代贵族墓葬,对研究蒙元帝国的历史,探寻蒙古贵族的丧葬文化,有着及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沽源县是辽、金、元三朝的夏宫所在地,一望无边的金莲川造就了多少英雄豪杰。专家们通过对梳妆楼墓葬群的发掘和研究,不仅纠正了几百年来的谬传,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背影。
(责任编辑:洛阳铲)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