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寻淹城古城的秘密(4)

2010-05-26 10:39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探索发现
当年,周成王东征伐奄,奄国越过长江,短期内不可能对周形成威胁,因而周成王未穷追不舍,而是留下一路人马,设立一个名为宜国的新国。其目的是对
当年,周成王东征伐奄,奄国越过长江,短期内不可能对周形成威胁,因而周成王未穷追不舍,而是留下一路人马,设立一个名为“宜国”的新国。其目的是对南逃后的奄族进行监视,并伺机彻底消灭奄国。
 
1981年,镇江市博物馆对武进大茅山和四项山的墓室进行考古发掘,证明奄国在春秋中期偏晚时被宜国所灭。奄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由此画上了句号。
 
史书记载,春秋晚期,也就是公元前547年,吴国设延陵邑时,对淹城进行了利用,将延陵邑治设在淹城。而发掘出来的造型精美的青铜器大多属于这个时期。
 
就在淹城的独木舟发掘不久,淹城的考古发掘工作引起了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关注。夏鼐先生曾主持并参加了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
 
夏鼐先生认为武进奄城护城河中出土的独木舟,根据同层出土遗物和文献记载,应该是春秋晚期至战国年代的文物。但是他认为,独木舟测定结果定在公元前1055左右,不能采用。他指出,碳-14断代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经C14测定,距今3055年”的说法是不严谨的。
 
淹城出土的众多文物大多被最终锁定为春秋晚期,然而,有关淹城的形制与规模仍是争论的焦点。
 
淹城遗址东西长850米、南北宽750米,总面积65万平方米。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淹城符合孟子所说“三里为城、七里为郭”的王城建筑规模,所以是奄王之城。然而,孟子在这里谈的不是城市形制与规模,孟子的这一段话讲的是治国的道理。他曾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说如果你有天时,有地利,但是你不占人和,哪怕是打一个巴掌大的小城你都打不下来。
 
据考古材料提供的数据,东周时,超过10平方公里的城市有十多座。其中最大的燕下都达32平方公里,其建制已超过天子之城方九里的规模。至于3平方公里以下的小城市,其考古发现的数目更是不胜枚举。
 
淹城只有不到一平方公里,绝对不是王城的规模,它既不能作为王国城市形制的定规,也不能证明是诸侯造城的范本。
(责任编辑:九鼎八簋)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