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中国烹饪史(一):百世相传三代艺,烹坛奠基开新篇(2)

2009-04-13 17:3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了烹饪舞台。我国现已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物有4000余件,其中多为炊餐具。青铜食器的问世, 不仅抻于传热,提高

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了烹饪舞台。我国现已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物有4000余件,其中多为炊餐具。青铜食器的问世, 不仅抻于传热,提高了烹饪工效和菜品质量,还显示礼仪,装饰筵席,展现出奴隶主贵族饮食文化的特殊气质。

菜品质量飞速提高,推出著名的“周代八珍”。由于原料充实和炊具改进,这时的烹调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一方面,饭、粥、糕、点等饭食品种初具雏型,肉酱制品和羹汤菜品多达百种,花色品种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较好运用烘、煨、烤、烧、煮、蒸、渍糟等10多种方法,烹出熊掌、乳猪、大龟、天鹅之类高档菜式。

产生影响深远的“周代八珍”。“周代八珍”又叫“珍用八物”,是专为周天子准备的宴饮美食。它由2饭6菜组成,具体名称是:“淳熬”(肉酱油浇大米饭)、“淳母”(肉酱油浇黍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母羊羔)、“捣珍”(合烧牛、羊、鹿的里脊肉)、“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烧烤肉油包狗肝)。“周代八珍”推出后,历代争相仿效。元代的“迤北(即塞北)八珍”和“天厨八珍”,明清的“参翅八珍”和“烧烤八珍”,还有“清真八珍”、“琼林八珍”(科举考试中的美宴)、“如意八珍”等等,都由此而来。

所以,夏商周三代在中国烹饪史上开了一个好头,后人有“百世相传三代艺,烹坛奠基开新篇”的评语。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连年征战,群雄并立。战争造成人口频繁迁徒,刺激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此时烹饪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为后世所瞩目。

以人工培育的农产品为主要食源。这时由于大量垦荒, 兴修水利,使用牛耕和铁制农具,农产品的数量增多,质量也提高了。不仅家畜野味共登盘餐,蔬果五谷俱列食谱,而且注意水产资源的开发,在南方的许多地区鱼虾龟蚌与猪狗牛羊同处于重要的位置,这是前所未有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