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利作为一种终极目标,那是围棋的短视。如果给一个人极多的财富,他的趣味究竟有多大呢?这种反向思考,又把我们引到棋者“修养”问题上了。“修与养”都是中医的养生观点。而养生无论什么技法,最终归根到底“松”而“静”,“静”而“自然”之上。那么,一个人思想与身体松透之后,岂不丧失了攻击力?入静之后,还有胜负感了吗?从字面上理解虽然是这样,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养生”究到根本,就是“调节”,是为了把有限的生命状态发挥到最大效率。“松”是为了“不松”,“静”是为了“不静”。棋子不整形,只攻不守,那早晚要溃不成军,生存状态不调整,只求外在的物欲,那反而伤了内在的真元。守是为了攻,沉静是为了发挥生命的更大优势,以至于合自然之道。
中医界古来有“用药如用兵”之说,而围棋作为“战斗沙盘”被人们所共识,棋理通兵法,诊疗之术亦通兵法。中医古训“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而棋理说“急所重于大场”。二者都围绕轻、重、缓、急作文章。棋者,对手就是“病”;医者,疾病就是对手。治疗疾病要“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尤”。我们不能总是依赖奇招、怪招、奇药、妙药,“正”是顺应疾病的发展规律,不能总期望一招一式便将病疗好。当认清疾病发展态势之后,便可“以权治尤”。如医学上的“提壶揭盖”之法。从攻与守的角度来说,中医更是充分发挥了棋理,如“补益中洲”之法,就是以守为攻。“通因通用”就是以攻为守。诊疗疾病是生命攸关的大事,所以为医者亦应如棋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而“攻邪不可伤正”、“补益不可过早”理出一辙。棋家云:“高者在腹,中者在边,下者在角”。那么,高者何以在腹?其实这是指代棋者的大局观念,从全局上把握胜机,这和医家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念是一样的,为医者不能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要辩明五脏的阴阳、寒热、虚实等等因素,综合治理。而其“下者则守隅趋作卦,以自生于小地。”如此的类比,不必枚举。
当然,医者不必精于棋,但晓棋理可破医之谜障。棋者不必精中医,然晓医理,可增个人修为,使棋者早从匠气中超拨出来。医也好,棋也好,都是指向我们民族文化的如何重新理解和加深认识的问题上。传统的围棋精髓并没丢,有吴清源、李昌镐为证,传统的中医理念也没丢,只不过求医问道者路漫漫,其修远,我辈当上下以求索。
(责任编辑: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