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的价值,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医生应该是人道主义者
人文精神是什么呢?很简单地说是尊重人的价值。在西文里面(包括英语、德语),人文精神这个词humanism就是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相对应也应该是这个词。实际上就“人”主义,人是最重要的,人是最根本的,把人放在中心,这样的一种思想就叫人文精神、人文主义。具体来说,我觉得人文精神就体现在对人的尊重,包括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头脑价值的尊重、对灵魂价值的尊重。
生命是人最基本的价值。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每个人只有一条命,他只能活一次。宇宙是无限永恒的一个过程,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形成机会只有一次,而且死了以后没有可能再活过来。生命只有一次,同时,它又是人生其他一切价值的基础。因此,我们对自己的生命要珍惜,对别人的生命要关爱。
生命是珍贵而神圣的,我们对生命应该有一种敬畏感。实际上,对生命的态度、对生命的关怀是人生各种重要价值的一个基础。一个人只有热爱生命,对人生充满了热情,你才可能幸福,所以说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只有同情生命,才可能有道德,这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我们对生命或者抱着一种人道主义的博爱态度,或者是抱着一种佛教徒的慈悲,或者是怀着一种基督徒的敬畏。这几种不同的态度,其共性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生命首先是尊重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能够真正做到尊重自己的生命是不容易的。我们拥有生命这件事情实在是我们太习惯了,习惯的东西我们往往是不会珍惜的。
在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要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要对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我认为这是一个人最根本的责任心。另外,珍惜生命当然也意味着尊重他人的生命。如上所述,同情是道德的根本。东西方的哲学家们都认为,同情是道德的开端。同情、善良,这都是我们今天特别需要强调的。因为善良太缺乏了。善良是人最基本的品德。有一颗善良的心,对他人同情,否则其他任何道德都是空的。中国的儒家道德是很强调仁义的,即爱别人、同情别人。但是,儒家的这种道德在我们两千年的专制社会里所造成的结果恰恰相反。在一个专制社会里,在皇权面前,生命是没有价值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值钱的。反过来,西方哲学也强调同情,但是它强调同情有个基础,就是爱自己,即所谓的“利己”。西方哲学对于利己是肯定的。但是,中国的儒学在这一问题上的出发点与西方哲学不一样,它是否定利己的。我觉得这可能是造成理论与现实落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的问题产生了。由于我们本来轻视生命的价值,过去是在权力面前生命等于零,现在很容易就变成了在金钱面前生命等于零。这种情况也是比比皆是。医疗界对于这个问题更敏感。不管是什么原因,但现在事实就是这样:即使你是病重到就要死了,虽然经过采取措施能够救活,但只要你没有交钱,那么对不起,我不接收,那结果就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