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灵魂的价值,改变医学非人性化倾向,医生应该是精神上富有而高贵的人
我把人的精神层次、人的精神属性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性,即思考能力。另外一方面,人还有精神追求。人总是有灵魂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对意义的需要。从人生的意义来说,我们通常用两个概念来讲人生的意义:一个是幸福,一个是道德。幸福代表人生的世俗意义,或者说是生活质量。道德或信仰代表人生的神圣意义,或者说人生境界。在我看来,灵魂应该是丰富的才能幸福,应该是高贵的才会有道德、有信仰。
人应该是高贵的,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所谓高贵就是说你能感受到和体现出人的尊严。关于人的尊严,康德有一句名言:“人是目的。”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把人当做手段。实际上道德规律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自然规律是趋利避害、生存竞争、适者生存,是残酷的;但是道德规律往往是要帮助别人,要做好事。虽然道德规律与自然规律是相反的,但是人能够按照道德规律去做事,这就证明了人是自由的。每个人不能把自己身上真正的“人”、把灵魂的人当做肉体的人的手段,不能为了满足物质的欲望、身体的欲望去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进而言之,对于他人也是如此,做任何事你不能把别人当做手段。我们往往把道德归结于道德规范,如守纪律、爱国主义。这些都是外层次的东西,道德的根本,还是对灵魂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道德以人的尊严为基础,做人要有尊严,要有做人的原则。这就是信仰。在我看来,这样的道德和信仰是一回事。所谓信仰就是相信人的尊严。相信人身上是有神性的,人身上是有灵魂的。
从灵魂的方面来说,我认为医生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我说的知识分子并不是仅仅从事某种知识性的工作。知识分子应该是一个精神上富有而高贵的人,就是精神贵族,当然也应该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样才配被称为知识分子。我想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个是对病人的态度,应该体现出你的尊严来,应该作为一种精神高贵的人来对待病人。实际上所有精神高贵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待人平等,越是精神高贵的人他待人越平等。他知道做人的尊严,他自己做人有尊严,同时他也会尊重别人做人的尊严。自尊者必然会尊重他人。把病人当人来对待,这话说起来很简单,其实不容易。
实际上,西方医学人文学对于现代医学是有很多反省、反思的。现代医学有个非人性化趋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化,就是治病不治人,把病人看做是病的载体,不是人,是医疗技术施与的对象。现在医生和病人的近距离接触已经被复杂的器械所取代,医患之间也没有交流,病人成为一个号码。针对这一点,西方医学人文学强调,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人学。医生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病,而是作为整体的一个完整的人。
现代医学非人性化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市场化。如果说技术化治病不治人的话,那么市场化就是认钱不认人,把病人看做是消费的主体,病人是到医院来消费的,是赚钱的机会。医院、制药商、广告商组成利益共同体,诱导医疗消费,制造保健市场,导致医学边界无限扩张,医疗负担加重。对此,西方医学人文学界强调,医学是公益事业,医疗权是基本人权。应该健全医生责任和病人权利的立法,对于医疗权从法律上给予切实的保障。在这一点上,我想中国目前的情况极其严重。
我觉得很痛心的是医疗和教育是两个最需要人文精神的领域,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权和人的发展权。最需要人文精神的领域在中国恰恰是最缺乏人文精神的领域。从医生本身来说,还应该加强自律,医生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要关注病人,不把病人仅仅看做是病人。病人也是人,他有很多生活。一个医生只有自己具备了人性的尊严,他才会尊重病人的人性尊严;自己是人性丰满的人,他才会把病人当做是完整的人。
总的来说,人文精神在医生身上的体现,一个是善良,同情生命;一个是智慧,对知识充满热情;一个是高贵,有人的尊严。医生应该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个科学家,一个知识分子。
(责任编辑: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