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医的命运不同,中国“阴阳式”思维一旦进入到社会人生领域,就大放光彩,就连西方人也不得不佩服。西方人说我们的文化中没有产生出科学,但他们从来不敢说中国文化里没有产生出兵法和谋略。翻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和中医一样大放光彩的是中国的兵法和雄辩之术。说起中国的兵法,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说起雄辩之术,我们的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和那部专讲谋略的《鬼谷子》。据说,现在《孙子兵法》已经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更为甚者,有的国家还为大学生专门开设课程,讲授这门看似古老、但却常读常新的中国智慧结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孙子兵法》被西点军校列为教学参考书。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时,发现其办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美军进攻伊拉克的时候,每位士兵手里都备有一本《孙子兵法》,随时阅读,以备不时之需。可见西方人对中国古代兵法的热衷程度。
但戏剧化的是,《孙子兵法》、《鬼谷子》和中医其实同出一源,其思维方式都是来自《周易》,来自那个神秘难测的“阴阳鱼”图形,区别仅仅在于一个用于了自然领域,一个用于了社会认识领域而已。如果我们把《黄帝内经》和《孙子兵法》对比来读,就会发现它们的思维方式其实是相通的:
《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陈。《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
——《黄帝内经·灵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