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计篇》
孙子的这一战略思想在以后的各篇中也都有所阐述,如《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又说:“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
战事如此,中医又何尝不是?徐春甫在他的《古今医统》里说的很明确:“治病犹对垒。攻守奇正,量敌而应者,将之良;针灸用药因病而施治者,医之良也。”医兵一理。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也。周王聚毒药以供医事,民间的俗语“是药三分毒”虽然,《本经》分上中下三品,这久服长生不老神仙也不是人人所宜。要不始皇帝赢政也不会暴亡在途中。“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这话还是颇为中肯的。徐大椿的《用药如用兵》一语中的,他说“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生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偏性,攻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中医非常讲究因人施药。“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此原则中体现了中国哲学中最伟大的“和”的精神。逢事不可过,用药如此,用兵自然也是如此。阴阳风雨晦明,天之六气也。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是六气者乃人生致疾之原也。盖人生不能无病,治病必先赖乎医。是医也者,病人生死之所寄也。顾不重乎。治病者必先求之于形与神,然后求之于藏府。能求之于形神藏府,即有危险之症,亦莫不了如指掌,而得心应手矣。也只有如此,才可能让病人得到恰当的治疗,才可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