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儒门事亲》中的禅道融合观(2)

2009-05-26 17:1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在《儒门事亲·补论》及《儒门事亲·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中,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食补药攻。如“《原补》一篇,不当作

在《儒门事亲·补论》及《儒门事亲·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中,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食补药攻。如“《原补》一篇,不当作,由近论补者与《内经》相违,不得不作耳。夫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又如“故病蠲之后,莫若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相五脏所宜,毋使偏颇可也。凡药皆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是以君子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卢氏云:强中生百病,其知言哉!人惟恃强,房劳之病作矣。何贵于补哉!以太宗、宪宗高明之资,犹陷于流俗之蔽,为方士燥药所误;以韩昌黎、元微之犹死于小溲不通、水肿。……有服乳石、硫黄,小溲不通;有习气求嗣,而死于精血;有嗜酒而死于发狂见鬼;有好茶而为癖。乃知诸药皆不可久服,但可攻邪,邪去则已。”(《儒门事亲·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十七》)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物极必反,贵和有度的道家观点。

但张从正身处金元时期,此时禅宗学说已经兴起。自晋代佛教传入我国以来,历经数百年的变迁,逐步分化出许多新的流派。自达摩传禅宗以来,至六祖慧能,禅宗的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产生了一种新兴的禅宗思想。慧能禅宗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这一思想对张子和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张从正处事不媚权贵,不趋炎附势,超凡脱俗,归隐出世的人生哲学,就是受禅宗思想影响的。至于他打破常规,大胆的提出“汗吐下三法”,也有“出世破邪宗”的思想。张子和临证重视心理疗法,认为,“五志所发,皆从心造”。无论内伤外感均可导致情志病发生。因病由心发,故治疗亦从心着眼。这一思想与禅宗所创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正佛”,这句话也就是说“万法尽在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于是乃有以情治情。如“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

综上所述,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所表现出来很明显的道禅相融的观点,说明张从正临证不仅受到《内经》、《难经》、《伤寒论》的启迪,在很多的时候又能运用道禅二家的学说思想,故能在临证上能惑而不乱,效如桴鼓,每起沉疴。正如清·王孟英所说:“亘古以来,善治病者,莫如戴人,不仅以汗吐下三法见长也。”

(责任编辑:原道)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