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苗族人民传统的祭祀祖先的祭祖节、缅怀先烈的英雄节、青年男女的联欢节。每逢这天,湘黔两省毗邻地区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赶到传统的“跳花坪”上来,围着花树、花台打花鼓,唱苗歌、玩狮子、吹芦笙、唢呐和木叶,载歌载舞,一天一夜……这种白天跳花、晚上跳月的风俗,苗话叫做“旦太旦腊”,译成汉语便叫“跳日跳月”。
上刀梯
上刀梯又名爬刀梯或踩刀梯,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习,每当赶年场或重大节日如“四月八”、“赶秋节”等,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
凡是学艺者在应届满师时,必须要进行隆重的迁阶活动。上刀梯就是迁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迁阶一般是三天三夜,也有七天七夜的法事。在最后一天的时候,上刀梯就是最重要的法事活动。做法是,在宽敞的平坝里,选择一块平坦的地面,竖起一根一丈八尺高的杉木柱,上面安装有锋利无比的24把飞刀。在上刀梯之前,由法事主持人带领所有参加法事的老司,围绕木柱吟咒语,做法事。法事结束后,就由迁阶的年青苗老司开始上刀梯。从第一把刀开始,一节一节往上爬,一直上到最顶端,然后在上面表演一些绝技功夫,并吹动三番牛角号。表示法事成功,考验结束,主持法师承认上刀梯的技术过关。
刀梯器材是一根高十米的木杆,杆上凿开三十六节孔眼,安插上三十六把钢刀,钢刀长一尺五寸,刀背厚零点五到一厘米,刀刃锋利。刀口向上,装成刀梯,安装时加闩固紧,以防摇动,一尺一梯,共三十六梯。桩杆四周拉张固紧,刀梯上端缠系多种颜色的彩布小旗,象征着希望和胜利。
上刀梯者,必有胆识、技巧和武功。从第一级往上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锋利,爬至梯顶,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登梯者还要在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古树盘根等节目,施展全身本领。
上刀梯是惊心动魂的表演,是英雄所为,是一种奋争,一种自我牺牲,足苗族人民过去生活的显现。
拦门酒
拦门酒是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其中以叭咕苗寨最为盛行和最有特色。苗家娶亲嫁女,亲戚朋友都要上门送礼贺喜。好客的主人和贤惠大方的亲朋戚友,总是要把这门喜事办得体面热闹,同时也总是要借个良好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富有,广交朋友。主人把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包谷烧酒,请来寨子里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在自家的大门口摆下大方桌,桌子上摆满了一碗碗喷着清香的美酒。客人来时,由主管把门的族老首先唱讲贺词,然后,客人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
奇特的猴儿鼓
猴儿鼓”在湘西苗族人民中世代相传。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为国内外观众所称赞。
“猴儿鼓”的表演技法变化莫测,取山中猴子纵跳灵活的特点,结合武术猴拳、猴棍中的点、打、拍、敲等手法,摹仿猴儿敏捷、机灵、好动的特点,做出各种动作,有单打、双打、集体多人轮着打等,表演者多男青年,要求神毕意达,脆快有力,步轻身活。打鼓的内容有:试、听、比、争、论。再按套路中的一定要求,表演猴儿出洞、窥望、看桃、爬树、摘桃、藏桃、吃桃、喜乐、惊打、入洞等一系动作。表演时间为五至七分钟。比赛时,用百分来评定名次,一听鼓点清晰、干脆;二看动作轻盈,不拖泥带水;三看内容编排布局是否合理;四看动作难度大小;五看内容是否有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