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苗族民风】花样繁多,惊险刺激的苗族民族节目(2)

2009-04-11 17:1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猴儿鼓器材大小不等,以本人敲打合适为宜。鼓捧以硬杂木制作,长三十至;四十厘米,直径为一至二厘米。 猴儿鼓表演时,其形、其神,无不生动逼真

猴儿鼓器材大小不等,以本人敲打合适为宜。鼓捧以硬杂木制作,长三十至;四十厘米,直径为一至二厘米。

猴儿鼓表演时,其形、其神,无不生动逼真,妙趣横生,为民族艺术中百花园中的一束绚丽的奇葩。

赶秋节·八人秋

苗家赶秋,是在农历立秋的那天或后一两天举行。这时节,田里地里一片金黄,秋收作物大多成熟,眼看丰收在望,一年收入基本定局,丰收景象振奋人心。为此人们举行集会,称之“赶秋”。

秋场里,按照本民族的传统习惯,摆设对歌台、跳舞台、八人秋等。对歌台下,歌手们在寻找歌伴,找到了对手,有的登台比赛,有的即席地对唱,你问我答。歌词从赶秋场面唱起,专唱些丰收在望和形势大好,间或穿插唱些苗族古歌。歌声宛转动听,古朴优美。在跳鼓台上,鼓声咚呼,由槌鼓到拳鼓,表演美女梳头等日常生活和各种生产动作,鼓舞优美,振奋人心。在八人秋上,男女各半,秋盘从慢至快地旋转,秋架上下一片吆喝声。一对对苗族男女,时而如山鹰展翅蓝天;时而如海燕俯冲,动作惊险迭出,扣人心弦!秋架宛若一架大纺车,正在纺织爱情,纺织苗家的欢乐和喜悦。

荡了一定时间后,人们便端坐在秋千上,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对苗歌。他们出口成章,句句含情,声声有意。坐在对面的人,笑语盈锻,昂首聆听。通过对歌来了解对方,表达自己的爰慕之情。这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一种独特方式,往往是这种方式结成了一对对伉俪。

苗家跳鼓

跳鼓,苗语“粟娜”,是苗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产、生活和祭祀活动中创造出的一项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苗家喜爱跳鼓,凡是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百狮会”等都少不了跳鼓活动的内容。每年农历正月,苗家山寨更是鼓声阵阵,激越的鼓点振奋人心。大村寨,还专门设有“鼓堂”,过路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可进堂参加鼓舞,并同样受到热情款待。男女青年走亲设有“摆鼓”,结亲有“卡鼓”,哪个后生不会跳鼓,是不光彩的。有不少青年男女,还可通过跳鼓舞,产生爱慕,缔结良缘。

随着历史的发展,跳鼓已经具有一套完美的套路,往往手的摆动,步伐的行进,舞姿的变幻,感情的抒发无不伴着鼓点、节奏,时而体旋劈叉,时而腾踏欲飞,给人一种刚健、柔美、恬静的享受。从六十年代以来,苗家鼓舞曾多次进京表演,还被搬到华沙世界青年联欢会的舞台上,那圆润清越的鼓点,矫健敏捷的舞姿,如诗”如画的造型,博得中外各界人士的称赞。
(责任编辑:抱抱熊)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