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傣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婚前恋爱自由,历经:“串寨”择偶;照电筒约会;花街吃“央箩饭”定情;托媒提亲;双方父母“联万劳”交换酒杯喝酒议婚,方能结婚。
月朗风清的夜晚,是小“卜冒”串寨寻偶的好时机,他们用竹笛、小三弦弹吐出自己的心声,吸引小“卜少”前来相会。双方通过串寨相识后,到花街节相会吃“央箩饭”、送订情物(女送花腰带,男送银手镯等物),小“卜少”把一扇饭盒交给小“卜冒”带回去,让媒人提亲时带来相合,父母才能议婚。“卜少”从花街回到家中,父母看到姑娘少了一扇饭盒,便知道女儿找到了心上人,心里十分高兴。而“卜少”则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着男方托人上门提亲的佳音。
“照电筒”是在古老的“串寨”寻偶基础上发展爱情关系的约会形式。男女青年运用现代照明工具,在路边照射,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如果错照了人,也不会贡怪对方,反而会发出“哦”的一声欢笑。找到对象后。成双成对到大树下、竹丛中娓娓交谈,倾诉思想感情,转告父母对青年定情后的态度,商议催促父母托人提亲的日子……晚风送爽,草木溢香,玉免穿云,群星灿烂,萤火虫飞舞闪亮,电筒光此起彼落,交织成傣乡五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