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东的摄影之路,是从苦苦寻觅一个传奇式人物开始的。
1999年的泼水节前夕,陈俊东偶然听朋友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大勐龙镇的寨子里的康朗来,全身文满了非常奇特的傣族文身,他不仅精通医术,懂得占卜算卦,还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武功。可他多年来隐姓埋名,闭门谢客,从来不让外人看见他身上的文身图案。
拍摄文身,从打动“康朗”开始
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他们信奉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亦称小乘佛教。按照传统的宗教习俗,傣族男子一生中都应出家为僧一次,只有这样才算有教化。没有当过和尚的人被视为没有教化的人,一辈子都会被人瞧不起。傣族男孩长到七八岁便要送入佛寺削发为僧,称为“帕囡”(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内学习傣文、天文、历史、佛教经典等多方面的知识,并随着年龄增长和所掌握的经文程度晋升为大和尚、二佛爷、大佛爷历史上,佛寺是傣文化的传承地,傣族的知识分子都是从佛寺里走出来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佛寺实际上就是傣族男子接受文化教育的学堂。
出家的男子一般在三五年后便可还俗,回家务农经商、娶妻生子。还俗的僧侣,根据等级享受不同的荣誉和称号。“康朗”,是人们对还俗后佛爷的尊称。康朗来当年在佛寺里的地位是大佛爷,“来”就是他的名字。
朋友透露的信息引起了陈俊东极大的兴趣。泼水节的第一天,他备上傣家人喜欢的烟和酒当礼品,在朋友的带领下,前往大勐龙拜访康朗来。
他们到了大勐龙却没有见到康朗来,家里人说,康朗来刚刚出去,不知他到什么地方去了。陈俊东等了几个小时都不见康朗来回来,他把烟酒留下,对康朗来的家人说,他还会再来。几天后,陈俊东又带上烟酒去拜访康朗来。没想到,康朗来又是刚刚出去了。下一个周末,陈俊东再带着烟酒去大勐龙,还是没有见到康朗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陈俊东第四次来到大勐龙时,康朗来的家人被陈俊东的真诚感动了,康朗来的儿子把陈俊东带到寨子外面的一个窝棚里康朗来就躲在里面。
康朗来很平静地看着陈俊东,说了一句话:“我知道你要来找我,但我不知道你来找我搞么,故意躲开你。不过,你是个好人。”
从这天开始,陈俊东与康朗来一家人成了好朋友。每逢周末,他就带上礼物去看他们,和他们吃住在一起,一起下田栽秧,一起下河拿鱼,一起到胶林里割胶。他为康朗来一家人拍了许多生活照,并将每个人的照片整理装册,送给他们作纪念。但陈俊东从来不提有关“文身”的话题,尽管在这期间,他知道了康朗来是个文身师,并带着好几个练武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