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傣族文身】绘在身体上的思想(2)

2010-05-10 10:50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李锦华
终于有一天,康朗来在陈俊东面前主动脱下了自己的衣服,很自豪地说:瞧瞧,这就是我的文身。 看着康朗来一身奇特怪异的文身图案,陈俊东惊呆了。
  终于有一天,康朗来在陈俊东面前主动脱下了自己的衣服,很自豪地说:“瞧瞧,这就是我的文身。”
 
看着康朗来一身奇特怪异的文身图案,陈俊东惊呆了。
 
陈俊东是汉族,出生在西双版纳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从小到大,热带雨林独特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不仅陶冶了他的情操,也铸造了他对艺术的挚爱与孜孜不倦的追求。1990年,陈俊东从云南玉溪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创办了“景洪画廊”。闲暇时,他经常背上画夹到野外或村寨里采风、写生,傣族文身他过去多次见过,也曾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表现过,但都是一些花草字母类的简单纹样,从来没有看见过像康朗来身上如此丰富神奇的文身图案。
 
康朗来的全身上下,除了手掌心、脚掌心外,几乎都文满了图案。他的胸部、腰部、大腿、手背、脚背,包括10个手指和10个脚趾上文的是经文、咒语、符录,以及与他的生辰八字相关的形同八卦图的“言”(傣语译音)。
 
面对康朗来的文身,陈俊东意识到一个问题面对如此丰富神奇的文身图案,想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就像梦想扶着梯子登天一样,是绝对办不到的。
  
肌体上的神秘世界
  
陈俊东查阅资料并访问了一些研究民间艺术的专家后得知,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西双版纳这片土地上,傣族文身正在逐渐减少,完整的全身纹样只有在65岁以上的老人身上才能看到,像康朗来这样有着奇特文身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唯一的办法,就是运用摄影这种快捷真实的手法,将现在还能寻找到的傣族文身记录并保存下来,为将来傣族文化研究提供一些可视的资料。
 
他决心亲自完成这个使命。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陈俊东购买了各种摄影器材,同时还买了一辆北京Jeep2500型的汽车,并请人对车子进行了改装。西双版纳一些边远的村寨,至今交通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只有越野性能强、耐撞耐颠的汽车,才能通过那些曲折坎坷的路。从此,画家陈俊东背上照相机,利用业余时间,从一个寨子到另一个寨子,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傣族文身的调查。
  
傣族男子文身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在文字产生之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就有了文身。春秋战国时期,《礼记·王制》曾有“被发文身”的记载:“谓其肌,以丹青涅之。”《腾越县志》上也有“棘人尚文身漆齿文身,首勒红藤”等相关描述。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也有类似描述:“金齿,男人又在他们的背膊和腿上,刺一些黑色斑状条纹”
 
世界上有30多个部族流行文身的习俗,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上。中国的少数民族中,至今还能见到文身现象的有海南的黎族,台湾的高山族,云南怒江的独龙族,西双版纳和德宏的傣族、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其中尤以傣族的文身最为特殊。
 
傣族有这样一句谚语:豹子、老虎都有花纹,男人没有花纹怎么行呢?按传统习俗,傣族男子到一定年纪都要文身,否则就被认为是背叛傣族先人,会受到歧视。男子文身既象征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没有文身的男人是“分不出公母的白水牛”,会被姑娘们视为懦夫,甚至娶不到老婆。
 
【傣族文身】绘在身体上的思想
西双版纳流传着许多傣族文身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与傣族的生活方式以及河流有关。很早以前,傣族祖先生活在江河湖泊旁,以打鱼捞虾为生。那时候,江河中的水怪“缅责伦”专门咬在水中干活的人,穿裤子的人却不咬。傣族人总是光着腿下河劳动,所以经常遭到水怪的伤害。他们便从“麦色耿”树上取汁染腿,染后就像穿上裤子一样,颜色长期不褪,下河就不再被水怪伤害了。这大概就是傣族文身的起源。
 
傣族人崇拜自然力、自然物、精灵和鬼魂,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灵魂,形体可以消失,灵魂离开身体也可以永生。公元前1世纪,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地区,后来逐渐发展成当地的主要宗教。傣族文身不但是原始巫术、咒语护身的方法, 也是膜拜佛祖释迦牟尼,推行佛学、佛礼、利用佛教礼仪、符录令牌护身的方法。傣族文身的种类繁多,表现手法五花八门。除了常见的线条花纹、图案花纹,虎、豹、鹿、象、龙、孔雀、凤凰等动物花纹,树叶、花草类植物花纹外,还有文字纹、人形纹、半人半兽纹、佛塔纹等等。
  
文身,傣语叫“塞们”,直译为“文身”。黥、刺、文、墨,是在皮肤上刺纹,留下印痕或图案;镶、嵌,是把宝石、刻有经文的金、银嵌入体肉,至皮肤愈封为止。傣族文身的工具有铜制针管和木制针管。木制针管简单常见,结构为一根长约40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木棍,削尖后嵌入1至12根针,针的数量根据纹样线条而定。细致的纹样用一根针密密文刺,经文和咒语等线条简单的纹样用6至12根针文刺。文身的液体通常是蓝靛叶子、锅烟子、朱砂和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野牛胆汁、猪胆汁混合而成。文身和恢复的过程非常痛苦,故而有人在文刺过程中逃跑或中途放弃,有人因过量服用麻醉药中毒身亡,还有的人是在文制完成后因炎症感染不治身亡。
 
傣族男子一般在十四五岁时进行文身,“波胡”(文身师傅)有家传的文身图本、特制针管和特制原料,还有一定的仪式和禁忌。刺纹时,受刺者服下麻醉药物,文身师傅先用墨在受刺者的肌体上绘上图案轮廓,然后用针蘸上颜料扎入受刺者的皮肤,让颜料残留于皮肤内,形成永不消退的纹痕。被刺的部位一般都会红肿发炎,十多天后才会恢复。由于刺纹疼痛异常,多数人是幼年时先刺手臂,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再逐渐刺腿、臀、腰、背直至刺完拟刺的所有部位。但不管文刺哪种图案,都暗寓某种“咒语”于图案之中。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